将军马腾接到西凉的急报:西凉发生异变!
自马腾亲起大军十二万征讨长安后,过不多日,有数十颗流星坠于西凉凉州东北方向。不几日,有几名百姓接连失踪,有传言乃野兽所为;官府不以为意。又不几日,竟多达数十名百姓纷纷失踪,又有传言是鬼魅擒去。
官府遂派遣官差衙役追查此事。
熟料,所派遣之官差衙役如泥牛入海,尽皆失去音信,凉州城四周所居百姓还是接二连三地失踪,在百姓间引起了恐慌混乱,终有人亲眼目睹乃是不知何方的怪兽所为。
官府调派衙役官兵前去清剿,却是有去无回,且怪兽数量日益见多,现正四处侵占地盘,杀虐人口,并开始攻打凉州,如今情况已危急万分。
马腾闻讯大吃一惊!竟有此等事情!?
简直匪夷所思!
要知西凉乃是自己的据地,而凉州更是重中之重!一但凉州被侵占,马腾便等同于丢了老巢一般,没有了栖身之地。如不及早回师去救,到那时西凉没有了人口,即使夺回西凉,也没有什么用。
凉州,古地名,即现在的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
中国历史上的凉州,不仅仅是今天的甘肃凉州区。自汉朝建郡以来,凉州的名字换了多次,有时叫武威,有时叫姑臧,有时叫西凉,有时叫前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最大时,把大半个甘肃都囊括了,还扩延到周围几省,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不过,凉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能以其地盘的大小来衡量。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其发祥地就在凉州。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里,有许多相应的证据。
凉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东接兰州,西通新疆,山脉前隔,沙漠后绕,“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凉州可说是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
凉州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五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据考证,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人类就在这儿活动。四千多年前,这儿就开始使用铜器。春秋时,为西戎属地。当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后,攻入酆镐之地的西戎兵中,就有凉州人的祖先。战国后,凉州为月氏住地,后为匈奴休屠王所占。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率军攻打匈奴,取得胜利;当时河西走廊哭声动天,曰:“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无繁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因表霍去病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命凉州为武威。并设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凉州始名为“武威”,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归属中央版图。自此,历代王朝均在这里设郡置府。
凉州人爱好和平,从不排外,能忍辱负重,讲究“吃亏是福”,商贾往来,从不欺凌,渐成经济文化重镇。
在这战乱频繁的中国历史,凉州实是个安定的角落。便是在元初,成吉思汗的铁骑如热汤泼雪一样,把世界上许多名城夷为平地、生灵们的血泪黄河般流淌时,凉州仍是个安定的港湾。同属河西走廊的酒泉,就被蒙古兵屠城,血如河海,头似滚沙,据说死了四十万人。那个叫西夏的王朝,在历史上被涂抹得一干二净,更是被蒙古人的大手笔,连文书也成了稀罕物品。可是,当时做为西夏陪都的凉州却神奇地活了下来,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盟――由蒙古王子阔端和西藏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参加的“凉州会盟”。此前,西藏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此后,它正式归属中国版图。萨迦班智达圆寂后,就埋在凉州的白塔寺里。那灵塔,遂成西藏归属祖国的重要物证了。
凉州成了和平的港湾,中原士人的避难所。每遇战乱,他们便来凉州避难,像胡三省在《通鉴》注示称:“永嘉之乱,中州之士避地河西,张氏(轨)礼而用之,子孙相继,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荟萃于凉州的士人们,留下了一笔可观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