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大话三国> 60 人物简要介绍?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0 人物简要介绍?三?(2 / 2)

本来朝廷让他便道往镇关中。但当到达白屋时,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间,诏书五至。明帝手书说:“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

司马懿乘追锋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则径人嘉福殿内御床旁边,满眼流泪,指问疾病。明帝拉着他的手,目视太子齐王,说:“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明帝去世。时为景初三年(239年)正月。

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重。

正始六年(245年)秋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不能禁止,从此与曹爽矛盾渐深。

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私自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骗过李胜。

李胜回来对曹爽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过几天,他又说:‘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孙谦拉着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未可知”。一连阻止三次。

大司农桓范用计出城去投曹爽,蒋济对司马懿说:“智囊往矣。”

司马懿却说:“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桓范见到曹爽,劝曹爽挟持皇帝到许昌去,发文书征调天下兵马勤王。曹爽优预寡断,果然疑惑,不从其计。反而夜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说他该早自归来服罪。朝廷只是免他的官职罢了,并以洛水为誓。

曹爽欲信其言,桓范等人援引古今,百般劝谏,从晚上劝到天明。劝到最后,曹爽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

桓范哭着说:“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豚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五》)!

曹爽把司马懿的奏章给皇帝看,请皇帝下诏免去自己官职,随皇帝进入京城。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

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同年二月,皇帝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为其封邑,前后其计八县,食邑二万户,特许奏事不名。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又固辞九锡。

嘉平二年(250年)春,魏帝命司马懿在洛阳立庙。司马懿久病,不任朝请,每遇大事,天子亲自到他府中去征询意见。兖州刺史令狐愚和太尉王凌(驻在寿春)见皇帝孱弱,强臣专权,谋立楚王曹彪。未发,令狐愚死。

嘉平三年(251年)春正月,王凌借口吴人塞涂水,请求出兵征讨。司马懿知其阴谋,不令兴兵。并于四月亲率中军###王凌。司马懿故计重施,他先下赦书赦免凌罪,又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王凌自知势穷,便独自乘船迎接,派属官王或请罪,送上印绶、节钺。

司马懿命将领率六百人马想把王凌解送洛阳。王凌向司马懿要棺材上的钉子,想试探一下,看司马懿想不想杀自己,司马懿命手下人找来送给他。后来,王凌途经贾逵庙,曾大呼:“贾梁道!王凌是大魏之忠臣,惟尔有神知之”(《晋书·宣帝纪》)。

五月,王凌到项城,绝望,服毒而死。

司马懿进军寿春,参与王凌之谋的人都出来自首。司马懿却推知其事,将凡牵连在内的、一律诛灭三族。他还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尸三天,然后,烧掉他们的印绶、官服,只是把他们裸埋土中。

司马懿把楚王曹彪也杀了。并且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邺城,命有司监察,不准他们互相交结往来。

魏帝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

除军事方面外,司马懿在经济上也为魏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司马懿在推广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约在建安二十三、四年,司马懿由转为丞相军司马后,向曹操建议:“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曹操行之。结果魏国一时“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曹操采纳这个建议仅一二年就死去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使军屯走向正规,大规模的铺开推行,当然是困难的。管理军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都是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220―226)设置的。这说明军屯走上正规是在曹丕时期。

曹魏军屯推行很广泛,但主要基地是设置在边境驻军地区,特别是在和吴、蜀的军事对立地带。曹魏和吴、蜀对立地带的两大军屯基地的开创,都和司马懿有关系。《晋书·安平献王孚传》称:“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由此可见,上邦军屯是在司马懿、司马孚兄弟的共同筹划下开创的。

青龙元年(233),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收到了“国以充实”的效果。见《晋书·食货志》

青龙三年,关东饥馑,司马懿调运五百万斛粟输京师洛阳,以资救济。可见他在关中储积有大量粮食。

司马懿和邓艾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屯垦,对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对增加曹魏的财力,支持与东吴的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得重病,夜间常梦见贾逵、王凌鬼魂做崇。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当年九月,司马懿被葬于河阴,谥文贞,后改为文宣。晋武帝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庙号高祖。

终其司马懿一生,君主曹芳并未失去魏国大位,硬说司马懿篡夺曹魏,彷佛多言曹操篡夺汉室。事实上皆为子孙所为,不应指责曹操及司马懿!最后终究是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

本章节之所以用了大量篇幅来介绍司马懿,主要的原因是司马懿虽是配角,但在大话三国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本书中的司马懿和历史上、三国演义里、评书中、以及本章节所介绍的司马懿可能有所不一。

司马懿名字中的‘懿’字本是美德,美好的意思,却因为其姓司马的原故,念成了:什吗(音同司马)懿,反而成了什么美德?所以使得司马懿的品德不怎么地!虽然司马懿和我是同乡,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讲,司马懿其人就像《晋书*魏帝宣》中所写那样,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其人真不愧是是诡计多端,心狠手毒,善于权术!

当然我对其无好感,也不排除我喜爱诸葛亮的缘故!

刘禅,刘备长子。长坂坡被刘备摔傻啦!但是傻人有傻福。后登上皇位。

孙策:人称小霸王,史书称“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三国志·孙策传》)。

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他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开拓出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郡,为日后东吴招揽了大批人才,亦是为孙权开国奠定了根基。确实是难得的人物。但他脾气暴躁、有时过于轻率武断,以致英年早逝,(死时仅二十六岁)真让人扼腕叹惜。后孙权称帝,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权:229年,孙权称帝,东吴政权正式成立。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称帝后的孙权日益骄奢,变得刚愎自用,宠信小人,宠信吕壹,猜忌群臣,丞相顾雍无缘无故被杀,大将军陆逊于忧愤中而卒。在立太子方面,孙权犯了很大的错误。太字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孙亮为太子,终给身后东吴政变留下祸根。

年,孙权病死,终年七十一岁。孙权在外交方面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的确超过了曹操,刘备二人。

总的来说孙权此人紫髯碧目、长相怪异,鼠目寸光!我本人对他不太感冒,个人认为他不及父兄英烈,一生碌碌无为,只是守住了父兄创下的基业而已。

注:由于本书故事情节需要,大话三国中的人物性格、经历可能和简介不太一样,望诸位切勿认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