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救灭洛阳中余火后,屯兵在城内,设大帐于建章殿基上。孙坚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是董卓所掘皇帝陵寝、官坟民冢尽皆掩闭。
孙坚又在太庙基上,使军士草草地建盖三间殿屋,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
祭毕,皆散。孙坚归至寨中,已是后半夜。
此时,正是星月交辉,那孙坚露天而坐,手按佩剑,仰观天相。只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孙坚长叹一声:“帝星晦暗,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毕,不觉凄然泪下。
忽然,身傍有一军士奇道:“将军,殿南方向的井中有五色毫光闪耀不停!”
孙坚闻言观去,心中也奇!遂唤来几名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
军士在井中捞起一妇人尸首,其尸并无腐烂;宫女模样装束,项下挂着一个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
打开小匣一看,匣中有一物、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缺了一角,以黄金镶补;上刻有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正是汉室历代皇帝传国的玉玺!
见孙坚得了玉玺,程普一边说道:“主公,此乃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在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一块唤做璞的玉石之上。他便把这块璞玉拿去献与楚厉王。
那楚厉工不懂,召玉匠进行鉴定。那匠人看了璞后对楚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厉王听了这话勃然大怒,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那卞和忍痛含冤离去。
等到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带着那块璞玉进宫去献与武王。楚武王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玉匠仍说它只是一块普通石头。卞和再次惨遭灾祸,被楚武王下令砍掉右脚。
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来到楚山脚下,抱璞痛哭。哭了一连三天三夜,那卞和只哭得眼中泪干血出!
附近村民和过路行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悲怆。
这件事很快被楚文王得知。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况。那差官见了卞和以后问道:“天下受砍脚之刑的人许多,为何唯独你长期悲痛不已呢?”
卞和答道:“我并非被砍断双脚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居然被人说成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忠心耿耿之人被误认为骗子!!”
楚文王听了差官的汇报后,觉得有验证卞和的‘璞中有玉’之说的必要,遂下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果不其然,与卞和所说那样,里面露出宝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和氏璧’,用以昭示卞和的胆识与忠贞。
秦二十六年,秦王赢政令能工巧匠将和氏璧雕琢为传国玉玺,丞相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
谁料,秦朝二十八年时,秦始皇巡狩至洞庭湖。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眼看船将沉覆,秦始皇急忙把玉玺投于湖里,才止住风浪。一直到秦朝三十六年时,秦始皇巡狩至华阴,忽有人持玺拦道,对始皇从者说道:“持此还祖龙。”说罢便不见。
第二年,始皇崩。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刘邦。
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曾使玉玺丢打王寻、苏献时,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发现丢失了此宝。
冥冥中自有定数,今日,主公得此传国玉玺必是天意!暗示主公有登九五之兆;即得玉玺、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
孙坚闻听此言,说道:“英雄所见略同,明日吾即当托疾辞别。”商议已定,又密谕军士营中不得走漏了消息。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打捞玉玺的军士中有一人是袁绍的同乡,欲以此事告与袁绍,好做为日后进身之计,遂连夜偷偷潜出孙坚营寨,来报知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