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说,就要一根普普通通的针。土著人诧异,一根缝衣的骨针哪儿没有啊,拿来给他。
第三个人见了针,二话不说,拿起来就往身上扎,一边扎,一边念念有词:“我让你做皮筏子,我让你做皮筏子……”
土著人一看,乐不可支。人皮上扎了窟窿,漏气,也做不成皮筏子了,就放了第三个人生路。
——双关语喜欢这个段子,大概想让自己铭记,有时候自轻自贱乃至自残,只是表面的伤害,却能让人受益,甚至绝处逢生。
第三章
双关语的疾病(1)
双关语偶尔写点日记,在日记里不留真实姓名。万一,他出了车祸呢,回不来了呢?双关语不希望别人任意翻检他的秘密,并与实际生活对号入座。
坐地铁,双关语从来不敢向铁轨方向靠近。他找个有立柱的地方站住,后背紧紧贴着柱子。报纸上报道过一条新闻,一个精神病患者,突然把两名乘客推下地铁站台,随后进站的列车致使其中一人身亡,另一人致残。
哪怕去楼下取一趟报纸,买一袋牛奶,倒一次垃圾,双关语也先把家里煮汤的火闭上,万一他突然受困在出了故障的电梯里呢,厨房的水烧干了,岂不酝成火灾?做梦梦见大火,接着又梦见火被自己扑灭……双关语在梦里就琢磨上了:“大火”,不是“大祸”的谐音吧?他在梦里边扑火边安慰自己,没关系,火就要扑灭了。睁开眼睛,双关语想,不会是灾祸之兆吧?算了算了,也许只是一个梦而已——可是,最近还是要小心,再小心。
双关语滴酒不沾。不是说从来没喝过酒,喝过,只不过第三次就喝高了;而且,醉酒后还与人有了一夜情。详细了解,才知对方不是传统女性,有过众多男友并正在同时谈着二场恋爱——把双关语吓出一身冷汗,他担心自己被传染上性病。他仔细检查自己的小家伙,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发红,一会儿觉得起了一个疙瘩,一会儿觉得痒——这是一种道德性的痒痛。双关语委婉地打电话,希望对方能和自己一起去体检——他的委婉还没进行完,电话就被挂断了。
双关语的形象乏善可陈,可他有鲜为人知的卫生习惯。袜子总是特别干净,他每天换洗……要是万一,下班后同事聚会去吃日餐呢。有人说得好:“内衣总要穿得干净,说不定你会死在急诊室里。”当双关语真的住进了医院,他才想明白了自己的平素习惯,其实总在心理上等待着或者说是准备着一场意外。
准备没有落空——双关语因为癌症入院。虽说这年头,癌是常见病,现在除了感冒就是癌,可他毕竟只有三十多岁。双关语为自己的病感到一种意料中的悲伤。有一天,入院治疗的双关语对集体前来探望的同事们说:“谢谢,你们都回去吧,我想安静一会儿。”双关语的态度直截了当,是药物改变了他的耐性,还是悲观天性使他认为自己死到临头,就收起一身见风使舵的本事,口无遮挡,纵心性之所如?
花篮里的鲜花仰着花花绿绿的脸,向太阳。病房里,在旺盛的日照里,花朵们开放得多么漂亮——它们的漂亮,其实也离死不远了。
任何方面都可以轻易区分出大人和孩子。公共汽车剧烈颠荡,把乘客晃悠得头晕眼花,比较一下吧,其中大笑的是孩子,皱眉的是大人。双关语多疑,过分地自我保护,谁也不知道他暗恋陶乱小姐。他喜欢的,正是陶乱的孩子气——或者说,她是他的秘密偶像。陶乱对一切都不知情,她根本想不到要来医院看望一个关系泛泛的人,即使他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双关语仰面躺在枕头上,天花板上有一个人形的小丑脸渐渐模糊……他想,陶乱永远也不会得知他的深情了。
附录双关语的偶像恶作剧女王陶乱
陶乱热衷动画片和恐怖片,擅长讲鬼故事。
为了恶作剧效果,陶乱不惜丑化自己。专门涂上灰绿色的深海泥面膜,开车出去。遇红灯,她透过摇下的车窗,向停靠在同侧的汽车司机鬼样微笑。
她用巧克力外面那层锡纸,一一包裹牙齿;如果没有巧克力,陶乱用药片背面的锡膜也可以完成任务。对着卫生间的大镜子,仔细包好全套的牙,为此陶乱得忍饥挨饿,不吃早饭。而且,要挨到了时间才进入会场,并且对路遇的同事们顶多点头示意,轻抿嘴角。严肃的开会期间,陶乱小姐终于露齿微笑,一口灿灿钢牙,艳惊四座,吓坏了正在发言的老同志。吃饭的时候,为了表示对一位发言者内容的惊讶,陶乱当场塑造出令人咋舌的造型——衔住一大片年糕,耷在下嘴唇外,好像吐出了惨白的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