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11奋斗史-155.飞跃[上]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55.飞跃[上](2 / 2)

要知道,中国历朝历代都在尽力限制人口流动.表面原因是为了便于人口管理,内在原因自然是为了王朝永固.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载镔个人认为是怕百姓过多交流后不服气一家统治天下.事实上这种想法谈不上错,但把人口固定住能使家天下永存吗历史已证明了一次又一次.因为,使百姓成为聋子瞎子,的确能使天下臣服一段时间,可那还是王朝初期的轻徭薄赋,吏制清明时期.一到忘乎所以时,被害惨了的百姓反抗起来,就是山都拦不住地飓风.

如果人口流动起来会怎么样呢那将小乱不断,游行示威行动必将出现,还可能出现几个邪教.但限制人口流动一样乱子不断,只是被统统封闭住了而已.问题在于,自信得国家才敢于让人口流动,流动地人口也能看到国家的自信,所以,翻天覆地的大乱不会出现.何况,载镔是要结束家天下历史,怎可能向这个封建政策妥协!

当然,鼓励人口流动政策遭受很多质疑的原因不仅仅政策本身,还在于载镔将后世人民基本权力之一的言论自由加在了里面,并由此引申出了一个批判.载镔公开摆明了批判康乾三朝的文字狱是残酷的错误行为.:错误行为‘这四个字纯粹是为了减少这个批判为某些阶层所接受的阻力而采取的温和词汇.其实载镔心中在发誓一定要将康乾两帝从统治阶级刻意营造的神坛上拉下来,不踩上几只脚算对古人客气.康熙,的确是一个不错得皇帝,但离圣祖那个圣字差太远.乾隆,充其量就是个半瓶醋政客加二百五文人而已.可怜啊,二十一世纪孩子心中的乾隆竟然比秦始皇汉武帝伟大多了.

载镔于强势姿态下,半年时间里通过十几个新政策,工作效率之高令人惊叹.连对康熙乾隆的批判,在载镔承认了康乾盛世主要是正面意义之后,也基本上接受了.对这个两个皇帝夸大其词的赞颂全部取消,内阁文化部门官员开始公开批判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现像,但进入教科书还为时尚早.载镔则趁机全部取消违制罪的全部内容.说白了就是,普通人要做身皇袍穿都行,但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时谁敢哪!

唯有人口流动政策争论不休.其实,同意和反对两种对立派不多,主要是犹豫不决者.反对者也并非一定是不想好,只是这不同于循序渐进的国门开放政策,毕竟给人家欺负坏了,脑子或多或少都开了些窍.但鼓励人口流动不仅是与原政策完全相反,更主要在于原政策并没受过冲击.倒是言论自由,激烈争论几天,有载镔脸红脖子粗着坚持,反对派抵抗了一段时间后放弃了.嘿,连圣祖皇帝都批判了,还能防民之口吗

载镔虽然很独,却不反对争论,可不能争论长了啊!这可不是一经宣布就见效,但宣布时间越早越好,纯属多一天是一天的政策.

正准备强制执行时,驻普鲁士大使馆的情报和俾斯麦的信到了,载镔很快做出了出访普鲁士的决定,并因此再给了一段讨论时间.并在临行前语重心长得说:‘我不想说有些人坚持的东西是糟粕,但绝对不是精品.而现在的我们连祖先的伟大都要暂时忘却,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伟大.我们当然要坚守祖先留给后人无数得各类财富,但大多古老政策不在此列.如果,你不能证明某些政策一定好,那么,为什么你要放弃可能成就伟大得创造,而去坚持可能留下骂名的历史呢想想吧,在创造与固执间,你选择什么......从大乱到大治,需要抛却许多旧得东西,接受许多新思维新理念.其中肯定有不该抛弃的,也有不该接受的,但做了总比固步自封好.‘

天地任我行,从出发到回国,中间是十余天的访问会谈.载镔回国时正是秋高气爽时,心情更爽.临去普鲁士前,那充满倾向性的话竟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是啊!古往今来的人才虽然各式各样,但最杰出得无疑是创造性人才.比如工匠,做为封建时代的低贱职业,历来被人瞧不起,但公输班就能名垂青史,多少帝王将相不被人所知,但公输班被人记住了,即算与孔子也可并列,只是前者没有后者被后人虚抬的那么高大.这就是创造性人才,当然是大才了.不管你怎么瞧不起他的职业,不服不行.

所谓保守人士,或者比人更理解这些道理.他们中很多人就像是明知有病,就是怕动手术,又强行拉上手术台.不过,七年多时间,不算短了.欲速则不达,载镔几乎是在有意培养一定的反对势力.虽然清代皇权极大,但有一点点做为的皇帝,都不会无限度使用,而是利用党争以维持平衡.但载镔没想过党争,而是打算用上半生的独裁获得下半生和今后的民主.

总而言之,鼓励人口流动政策在部分人保留意见中通过了.但有人慎重得提出了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载镔随口提出建立公民身份证制度.此中作用倒很好解释,一张随时可供官方查验的塑封硬卡纸而已,听者也很明白.但问题也出来了,什么是塑料

1868年以前塞璐珞就已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塑料似乎是二十世纪初的发明,方便了人类几十年后又成为一种很难消除的污染源.但载镔一点不觉得它不该更早出现,也有把握令塑料提前出现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呢!对塑料这类功劳极大,过错也十分明显得产品,既然知道它的特点,从其一出现就加强管理是个好办法.可身份证制度的开始,肯定是靠不着它了.证件很简单,塑封等将来再说.这样一来,除了发放身份证,国家必需还要有随时提供补办身份证的机构,而且肯定要免费,要投入很大一笔经费.但鼓励人口流动能不花钱吗再说,既然办[补]身份证免费,身份证制度就可以强制实施,正是促进流动.因为,在二十一世纪的某些农村里,都有人终生没去过城市.在限制人口流动的十九世纪,一生困在一乡之地的人有多少呢

支持者在监国王鼓励下,越谈越兴奋,思路越来越清晰,鼓励人口流动的实施办法越来越多.于是,颇有点二百五的载镔又想起一个大问题,身份证上的照片怎么办此时的照相机使用太麻烦了,不可能适用于一国人口使用.嗯----,对啊!柯达公司最杰出的成就是在1880年发明了卷筒式胶片,简化了摄影技术,但照相机却发明了几十年了.

对,犹太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