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镔真得咬牙将关于m国的情报扣了下来,并一直没有继续看完情报.既然开始了,就让刘永福让管风平他们去决定怎样结束,该自己做的都做了.之后,军人和华人苦工们的奋斗结果就不是自己所能把握,充其量能给予一点点成功希望.其实,很早就是情报局,准备工作开始后加上总参谋部,都受监国王之命而一直关心着美洲形式变化.可现实就是四个月能接到一份关于m国的情报就到极限了.
‘刘永福个管风平不论提出任何要求,国内要尽最大努力提供帮助.但是,包括我在内,谁也不准瞎指挥.不过,所有想法都要汇总起来,以建议形式传达给m国.‘载镔下达了这个命令后,一头扎进了更具把握性的国内建设.正当载镔大刀阔斧时,驻普鲁士大使馆的一份情报和俾斯麦的又一次回信使载镔认为到了一个恰当时机,于1868年初秋对普鲁士进行了国事访问,并由此引领帝国军队踏上了铁血征程,使1868年成为中华帝国争霸世界的开端.[注:本大章即将完结,载镔出访普鲁士的详情将在<铁血之路篇>叙述].
从普鲁士回国,兑现了对普鲁士的要求,也可以说是承诺.之后,一直到华俄战争开始前,载镔一心扑在国内建设上,再没亲自费心过国外.最后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年余时间的1879年,中华帝国与德意志组成同盟国,率领大小跟班儿们大战以yfe三国为轴心的对手.中华帝国之所以成为一战领袖国家,并最终成为获取巨大利益的战胜国.
正是以从1868年[也有历史学家坚持从大帝执政的1861年算起.还有部分学者觉得该从卫国战争前算起,标志是世界十强之一的东方公司前身,安庆军械所得到监国王的热切关注而飞速发展.说法莫衷一是,各有论点依据]后十几年的飞跃式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工业基础,即便以人均产值计算,半工业半农业的中华帝国是公认的准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能力仅比y国稍差,特别是军事工业能力还在y国之上.因为众所周知的特殊原因,中华帝国的工业就是从军工业起步.十几年时间就从大工业最重要组成部分上超越世界第一工业国家,不是特殊原因很难办到.不仅是不能把yy当现实,而且终究有畸形发展之嫌.
事实上,中华帝国发展史上,终历史记录中所谓的第一次工业化飞跃,的确是军重民轻,而且情况很突出.但这并不是个错误决策,同样是特殊原因所决定.因为,从卫国战争胜利开始,不但是载镔一意坚持,更因为,只要中华帝国不想再次沉沦,必需走上争霸世界的战场.所以说,重视军工产业是个必然之举.
同样是必然,比世人多一百数十年见识的载镔不会让中华帝国的第一次飞跃式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天下.而是政治,文教,科技,等等一切国家发展的支柱无一不在飞速发展.即便是涉嫌轻民的工业,民用工业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中华帝国根本没什么民用工业,只要有进步,百姓就很满意了,反倒是发展过快没什么好处.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能轰然倒塌的小农经济体系从高楼大厦被慢慢拆成了平房,百姓已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工业化国家道路.于是,在厚积薄发的第二次飞跃式发展以前,载镔就对沾沾自喜,想躺到功劳簿上睡觉的军政官员们这样说:‘正因为百姓太容易满足,我们更要让百姓更满足.因为,既然很容易,我们为什么不多做些呢‘
还是这很容易满足,帝国百姓对战时体制极少有反感,反而给予国家最大支持.因为,战争中的百姓并没有受苦,反尔能品尝到军队胜利的快乐,享受到丰富得资源所带来的便利,还有再外受人尊敬得自豪感.因为,在华俄战争结束前的世界就都知道了,中华帝国是个不可轻视不可污辱的强国.谁又不想当强国子民呢
于是,不用费很力气动员,百姓主动支持国家.否则,没有综合性的战争支撑能力,即便中华帝国幸运的成为战胜国之一,大慨也只能做做喽,吃吃剩饭,甚至有可能被大国出卖.就像原史中,一战后的巴黎和会,载镔怎能不知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起因呢!
在准备移民局组建以前,载镔就因为要深切利用犹太民族的优势而决意深化并加快政治改革,并组织了数次高层人员参加的政治改革研讨会.当他将m国的情报扣而不问时,深化政治改革以势在必行了.多年后,尚健在的一些高层人士谈起1868年初的监国王时,均是感动中带着好笑.说陛下乃千古经国天才,但的确不是经事之才.但帝国有幸,在那个几乎是监国王万岁一人说了算的时代,陛下深知自身缺点,对敢想敢干的部下,只要没犯大错,通常是指出其哪里失当,最多小惩为戒,却从不插手捣乱.其中最大例证就是颠覆m国,为不使刘司令和管局长困惑,竟然数年时间不闻不问,直到原来的m国被正式被分裂,才欢呼出声.也正是因为不想影响具体执行中的m国计划,监国王万岁才一心推动了帝国第一次飞跃式发展......
在访问普鲁士以前的半年里,载镔不断得以命令形式要求实施新政策.其中最重要得是两项大政策的确定,还有一个批判.
政策其一是‘我国要开始执行开放政策.一切以扩大内需为主,暂不主动追求外需,但要以自身内涵或实力于潜移默化中吸引外需.此需要为国家人民之一切需要,工业仅为其一.‘
为此载镔发言说:‘......我们将成为一个开放式国家,现在刚打开地这条门缝太窄了.但将国门一下子推开也不合适.这几年来的所有新政策都要实现,可我也为此说了无数次慢慢来.虽然我心急如火,但国门还是要慢慢得,却一刻不停的打开,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容易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国家开放.如果一直没有战争,将以三十年为宜.如果十年内爆发大得战争,那么就是十年.不管战争有没有我国参与,都值得大加利用......‘
这个可以说是囊括一切政策的通过,出乎载镔意料的没有受到多少阻力.除了监国王的威望和能力,还因给了开放政策以似乎相当成的时间.但另一大原因竟是大部分人都不懂什么内需外需.出于服气甚至崇拜,认为监国王提出的政策肯定先进,事实上的确先进.但另一项涉及到具体规定的政策就受到了很多质疑.因为载镔提出了鼓励人口流动.
载镔看了那么多架空小说,竟不记得有谁提出鼓励人口流动.都是以暴力或欺骗手段使农民离开土地以促进工业发展.事实上,那是人口很少得欧洲国家需要的手段,不可能适用于人口大国.其实,国家要进步,只要人口流动起来,岂止促进工业发展呢,而且是科学得循序渐进.因为现实中,工业化不可能一夜成功,人口也不是一鼓励就流动起来.而是工业一步步发展,流动人口一日日增多.谁都不可能一个工厂容纳一千万工人,也不可能一万个工厂只有一万流动人口供选择.如前所述,谁要杀地主迫使农民进工厂,等着他的只有强力反抗.所以,促进人口流动实在是个利远远大于弊的政策,但是......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