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宁听了之后,便明白了安家皂厂目前处在的困境。
不管香皂,肥皂,这些年市场上确实出现了大量品牌,敏行因为皂厂设在京师,那人工成本原本就比外地要高,所以这价格也高,根本无法占住低等的香皂市场。
敏宁想到了一样,倒是可以解决香皂厂的困境,那就是洗衣粉。
但是洗衣粉她又不知道该怎么做,随后退而求其次又想到了另一个东西,那就是洗衣液,完全可以将固体皂改造成皂液用来洗衣服。
现在洗衣服用的还多是肥皂,可没有人想过将肥皂改变成皂液来卖。
要卖皂液的话,想必那些买了洗衣桶的肯定喜欢用。
毕竟相较于将衣服浸湿抹上香皂再扔进洗衣桶相比,直接倒入皂液洗更加方便。
敏宁这样一提后,敏行有些半信半疑,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皂液这东西,“这能行吗?”
敏宁肯定的点头,“放心,先做出一些小瓶状,不大,能够四五次的量就行,就跟那酒瓶一样,做成小小的一瓶。先做出一批来送给一些老顾客试用,回头人家用着好,肯定会继续来订购。”
敏行想着这皂液做着倒不难,工厂里有许多边边角角的香皂和肥皂,除了回厂加热重新凝固以外,大多数都被工人捡回家去用了。
做这些也只是花点订瓶子的小钱,不管这个主意如何先试一试,若是效果真不好的话,顶多也只是浪费一些瓶子钱。
而且妹妹都这么热心给帮他出主意了,不管成不成,都先试试再说。
说完了公事,敏行又说起了敏仪来,“这两年里,李氏也给敏仪讲了好几桩亲事,不过他都没有看上。妹妹,你认识的人多,帮忙琢磨琢磨。”对于弟弟的亲事,敏行算是伤透了脑筋。
也不知道他到底想找什么样的,都已经按照他的要求去找了,可每次看了一眼就推脱了。
李氏就是安父后娶的那个女人,这些年倒是挺安分,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前些年给安父生了个女儿,也算是老来子,听说倒是挺宠的。
敏宁又想起敏仪来,敏仪也就比她小六岁,今年也二十了,二十岁还没有成亲,这个年纪在皇家还情有可原,但是在民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龄剩男了。
“他想要找什么样的?”敏宁问道。
敏行回道:“漂亮的,会读书写字的。”
敏宁听了之后,立即笑了。
漂亮的还好说,可既漂亮又会写字的,那可就不好找了。
早前几年,大清女子都讲究无才便是德,就连满洲女孩也有往这方面靠拢的迹象。
也就这些年,敏宁开了大量的工厂,教会了不少人习字,才遏止了少部分人的思想。
毕竟现在报纸泛滥,不识字哪里看得懂报纸上的招工广告以及最新的朝廷政策。
工厂的扫盲教育做的极好,而这一部分工人率先将家族子弟也送到工厂办立的附属小学中。
受教育的人多了,民智开阔,最起码懂得了社会的趋向,不识字可没办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最起码工厂里干活都没办法干,毕竟工厂里有些东西都用文字来描述,不识字认识有些工具和器械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这可就困难了。
这样想着,敏宁又想到了几家报纸,自打《颜报》起了个头,倒是有不少女性加入了报纸这个行列。
甚至培养出了几位女作家和女诗人。
敏宁想着要不干脆从这些人中给敏仪找?
回头让郡主帮忙寻摸一下,看看哪些合适的帮忙做个媒。
敏宁应下了这个事,看了一眼坐在旁边乖乖吃糕点的外甥,心里有些可惜,这孩子年纪小,要是再大那么一两岁,正好可以塞到她将要开办的童子学中。
未来的同窗可都是一些皇孙和皇亲,光是这份隐形的政治资产,就能够令他比旁人超出起步线不知道多少。
对于安家,敏宁还是想拉一把,不过她想的不是通过结成姻亲拉一把,而是通过安家男儿自己的努力。
想了想,便问敏行,“敏仪下过场了没?”
敏行开口,“前两年刚考过的童生,原本想接着考秀才,不过书院里的夫子说他这一次把握不大,便让他等一等过两年再下场。”
敏宁一听,就知道敏仪读书的资质并不高,二十岁还没有考出个秀才,基本上已经说明他的资质普通。
俗话说出名要趁早,敏宁那些手下那群孤儿之中,可有不少都是十四五岁就考中秀才的。
不过想到安家从敏仪这一代才改换门楣转化为书香世家,这么一来刚开始有个进步,已经很不错了。
更何况在敏仪读书晚,家里并没有给什么支持,只是将他送到书院中,让他自己努力而已。
敏宁还不知道,弟弟的夫子意思是四爷帮忙安排的,只是没有想到这个小舅子资质平庸,都不敢轻易让他下场。
“正好,我打算在太学隔壁开一家童学,这是一家专门给孩子启蒙的童子院。生源打算从宗亲和我们爷几个兄弟家招,暂时不接收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年纪幼小的启蒙,年纪大一点的会请夫子过来教学。我看敏仪一个人在家苦读也读不出来什么,不如过来做个助教,离太学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