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浦说道:“官爷,为和宋人争取民心,给饥民找出路,就得做长久计:一,广泛联络蕃众,告知咱们的意图,令他们尽最大努力在粮秣马匹上帮助我军。二,值此宋军龟缩之时,正应去横山开矿炼铁,去黄河两岸垦荒。三,筹划夺取乌白池开拓盐业,握住西北财赋的金钥匙。四,去骆驼口等地设集开市,诱吐蕃、回鹘及山狄等来交易,以市聚财,即可以筹措军费,亦能为诸多蕃人开辟生息之道。五,平夏地被宋军控制,马匹被掠一空,我军现在不仅短缺铜铁,已然缺少马匹,得积极联络吐蕃与回鹘,西收吐蕃健马,北借回鹘锐兵。联络蕃众之事,非官爷莫属。余下的事,由咱代劳即可。再有,官爷,地斤泽虽好却是绝地,秋高草枯之际,一把火便能将其烧为平地。若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好的立足之所。此事亦需早谋。官爷知道,黄河西北有贺兰山,河宽山险,进可攻退可守。应当及时设法夺取这块攻守兼备之宝地,做为立足根本,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继迁曾跑遍贺兰山,深知那里地势优越,点头称善。
李继迁雷厉风行,令刘仁谦率兵一千,秘密接近乌白池,为夺取这把西北经济的金钥匙,创造条件;令李继冲率兵一千,机动至骆驼口,为开集设市武装保驾;令味奴青羊、破丑重遇贵,各率一千人马游击于平夏地,一边打“谷草”吸引宋军,一边监视宋军的行动;派精兵五百名,令李大信统率,保护张浦去筹划开矿炼铁、开荒种粮、夺取盐池、设市交易等事宜。同时,兼带去贺兰山开辟后路。自己在银夏五州活动,联络豪强笼络人心。
分手时,张浦对李继迁再次叮嘱:“官爷,地斤泽虽好,却是四战之地,无山险可守,无沟壑可恃,切记偷袭。”
李继迁笑道:“无妨,宋军距地斤泽最近的,也有三百里路程,况且沿途民众,多是世受我李氏之恩的,一旦有事他们定会报知。再说,第一线有那征二十七和往利各族人马警戒着呢,一般的偷袭他们足以抵挡。另外,沙狐儿、药女岩鹰也不是吃素的。外面还有破丑重遇贵等人监视宋军。再说了,咱这就去吐蕃回鹘,回来又得四处奔波,联络蕃众,哪有歇马的时侯,地斤泽几乎没时间驻足,放心吧,不会有事。”
张浦还是放心不下,忧心忡忡地继续叮嘱:“官爷,小心使得万年船。遇事不好,且莫逞一时之勇。胜败乃兵家常事,败九十九次还有第一百个指望。官爷若是出点什么事,一切皆不可为矣。”
“张公,放心!继迁命系于天,除非天亡继迁,不然没事。”李继迁豪迈地笑道,又嘱咐李大信:“看好张公,万不敢出岔。张公一身,系咱生死兴亡,且不可掉以轻心!”
张浦又吩咐沙狐儿尔和尕朵子:“不管是随官爷去吐蕃回鹘还是就地联络蕃众,决不能令任何外人接近官爷和他的饮食,切不可粗心大意!官爷稍有不虑,尔等百死莫赎!”
沙狐尔笑道:“张公尽管放心去吧!小的在,官爷在!小的不在,官爷仍在!”
张浦闻此言,心里反倒烦乱,有心不去,但铁和粮草,是平夏军兴亡大计。夺取乌白池、设立市场、寻找立足根本,件件都是关乎兴亡的大事,而这一件件大事,除去自己,别人实在无能力担当重任。当下只好硬起心肠,同李继迁依依惜别,南下横山。
张浦赶到横山,安国臣已恭侯多时。
一见面,安国臣便竖起大指,钦佩地赞叹:“张公,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好铁石,真正好铁石。咱走遍天下,这是咱见过的最好的铁石矿脉。人马器械一应开矿炼铁之需,咱皆已备齐,万事具备,就等待张公。”
开矿炼铁之议,开始时,安国臣并不乐观。特别是听张浦说横山有铁脉,更加不以为然。以他游历天下的见闻,并没有听说夏州有铁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