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记忆-第一百七十六章:分子的控诉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血色记忆> 第一百七十六章:分子的控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六章:分子的控诉(1 / 2)

,一个数学的名词,同时还是一个化学的名词。分子用于人的身上,无所谓褒或贬。比喻:知识分子;三十多年前,地主分子、四类分子,反革命分子,现在说出这些来,五十上下岁数的人,恐怕谁都不会陌生,“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那时的报纸电台天天都是这么说的。

地主分子是什么,是指地主的本人,指地主本人是地主阶级的一个部分,一分子而已;而地主的子女不管是解放前生人,还是解放后生人,因为是地主的衍生物,有的人们也习惯把他叫成地主分子。

同样,四类分子,反革命分子子女,也有类同称谓。因此,他们在升学、参军,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站在阶级的立场上看,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用现在人的观点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就受父母的影响,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他能不仇恨社会么?还有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哇!这又是“血统论”了,但我还是觉得总有些本性在里面。

当然了,什么事都没有绝对的,那些年压制人性、蒙埋了人才的事也是有的。其中的对错、曲直,也不是我等所能妄加评判解释的。

像嘉山县石坎乡地主子女何玉秀,是1962年初中毕业回乡的知识青年。因为他出身于地主家庭,父亲和岳父又在港台,社会地位一直受到歧视。但他身处逆境并不消沉,潜心钻研农业技术,先后成功地引进和培育了西红柿、大白菜、水稻等良种。结果未受到鼓励,反屡遭训斥。后来乡党委书记力排众议,选拔他为农科队长。他大胆改革,改变了农科队的面貌,当年人均收入2400元。一些人眼红了,有的写信偷偷诬告,有的公开恐吓,最后发生了哄抢农科队的事件。乡党委对此作了果断处理,顶住了歪风。这位书记经过一段教育和考察,决心冒风险,介绍何玉秀入党。几年来石坎乡杂交稻制种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区杂交稻良种基地之一。1983年何玉秀当选为全国六届人大代表,被任命为县种子公司副经理。”

还有辽宁省有些地区,接二连三地发生土改、镇反中被镇压或没收财产的反革命、地主、富农分子及他们的亲属,明目张胆的反攻倒算事件。如抚顺市顺城区原地主子弟柳某某给中央领导人写信,公开向政府索要土改时被没收的2650亩土地。凌源市四个乡镇有六户强行抢占并扒毁集体房产,占为己有。

以上两方面的情况表明,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时代已经过去,但阶级斗争留下的历史影响,却不是你一厢情愿,一下子就能完全消除的。好在我们党和全国大多数人,对此有着较为准确的理解,不会因为个别事件而重新大搞阶级斗争,而是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对个别犯法者依法严肃处理;一方面对于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人进行实事求是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历史是怎样走过来的。历史,也只有历史才最有资格评说这一切的。

6年春天,我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了到网友的一篇文章,文章是这样写的:1966年初春,我一直都处于莫名其妙的兴奋之中。这种兴奋,大约已有好几个月了,或许有一两年了吧,只不过当时已接近高潮。兴奋之一,是马上就高中毕业,当年要参加高考,自然紧张、兴奋、忙碌……不亦乐乎。

你们要跳龙门了

社会上的人们都这样说。而学校教育的说法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时刻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

我做梦都在想读大学,并且梦想上一个名牌大学,已经在认真考虑志愿了,心中想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第二是复旦,第三是南开或四川大学,学理工科,偏向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都行。

在四五月间,一些高校的招生简章陆续来了,花花绿绿的,更刺激了我的兴奋劲。

报考这些学校真有些狂,当时深受毛主席诗词“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鼓舞,认为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可以好好读书,施展抱负。不过话说回来,我还真算得上是又红又专的好苗子呢:思想进步,真心愿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高中当了三年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各种先进奖励多得很;学习成绩数一数二,数理化考试基本满分,还作了不少北京上海的数学竞赛题

高考体检已经结束并宣布了。除体重之外,我基本合格,1米60多的个头,只有43公斤,比最低标准差两公斤,因此限制报考体育专业,不过本没想搞体育。当时我奇瘦无比,头重眼大,颈细长,撩开衣服,两边肋骨历历可数,常常自嘲为象个手风琴,皮肤倒有些白晰,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学校组织的政治审查也结束并宣布了。当时高等院校的所有专业从国家保密的角度,分为三个级别:绝密、机密和一般,各高校在招生简章上对每个专业要分别注明是属于哪个级别,以便考生按政审结果填写志愿,高级别的可“下嫁”填报较低的级别,低级别则不可“高攀”。是不可逆的

政审是学校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的,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根据学生的家庭出身,其次是学生的本人表现来确定。学校宣布时也是按那三个级别来宣布的,不过还有一个秘而不宣的、人皆知道的级别不予录取!等于宣判高考死刑!获得如此待遇,你就是考了一万分也一点没用,不会被录取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