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袄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宋罗泌《路史、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话最著者,为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此战又或传为共工与高辛(《淮南子·原道》);与神农(《雕玉集·壮力》);与祝融(《史记,补三皇本纪》);与女娲(《路史·太吴纪》)之争。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杀共工之臣相柳等传说,由禹为黄帝系统人物,当亦系黄炎战争之余绪。今河南杞县流传的“女娲补天”则谓:共工、祝融,女娲、棺人为兄妹。共工与祝融因吃天鹅蛋之争,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滥,女娲乃有补天之举,似更原始。参见“杞人忧天”。
祝融与共工战《史记·补三皇本记》:“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此战或又传说为颛顼,神农,女娲,高辛与共工之争。参见“共工”、“杞人忧天”。
蚩尤炎帝后裔。宋罗泌《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同卷注引《世本》:“蚩尤作五兵:戈、矛、朝、酋矛、夷矛。”相传:蚩尤不但以金作兵器,并能呼风唤雨。《山海经·大荒北经》。“虽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蚩尤与黄帝战并被黄帝所杀之事,记述繁多,各有异文。《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山海经·大荒南经》:“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郭璞注:“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皇览·家墓记》:“传言黄帝与虽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解州盐泽,……卤色正赤,……俚俗谓之蚩尤血。”一些典藉中还记有蚩尤的形象。《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龙免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剑戟,头有角。”相传蚩尤禀性“贪虐”(见《路史·蚩尤传》)、“暴”(见《史记·五帝本纪》),然死厉又受人尊祟。《皇览·冢墓记》云:“蚩尤冢,民常十月祀之。”《述异记》卷上:“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龙鱼河图:“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封禅书》记齐把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今河南台前县有“虽尤家。”汉代冀州民间尚有纪念虽尤的“角抵戏”。可知蚩尤原非与黄帝争帝位的叛逆、魑魅形象。
刑天亦作“邢天”、“形天”。《山海经·海内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据宋罗泌《路史·后纪三》,刑天似为炎帝臣属。“刑天与帝争神”亦为炎黄之战余绪,帝即黄帝。常羊山为炎帝诞生地,还其放处。常羊山北为黄帝子孙居处者。
汉族中原古帝神话传说
来源:转载浏览次数:400次添加日期:2007-3-1220:27:49
有巢氏又称“大巢氏”。相传,远古时代他发明了巢居,教民构木为巢,以防野兽侵袭。《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云:“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此说又见《韩非子·五蠹》、晋张华《博物志·杂说上》。
祝融1古帝。一说为炎帝裔。《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视融。”一说为黄帝裔。《山海经·海内经》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又《山海经·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实则炎、黄古本同族,故二说一也。祝融号赤帝,罗泌《路史·前纪》卷八:“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祝融神话,还见《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墨子·非攻下》:“(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隆(降)火子夏城之间,西北之隅”;祝融等七神雪天远来,助周灭殷事见于《尚书大传》及《太公金匮》;共工与祝融戊,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事见《史记·补三皇本纪》。2火神。《左专·昭二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吕氏春秋·四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3主管南方之神。《管子·五行》:“昔者黄帝……得祝融而辩于南方。”《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炎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
神农亦称“神农氏”。1农业的发明者。关于神农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的情况。《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2古帝名,即炎帝、烈山氏。清马《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晋王嘉《拾遗记》卷一:“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及拾之,以植于囚,食者老而不死。”《史记·补三皇本纪》亦谓:“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纪。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因以火德王,以火名官,故曰炎帝。始教民耕种。3医药之祖。神农尝百草的神话,流传久远,至今不衰。《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亦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述异记》卷下:“太原神釜冈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后世传言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好五脏,因能化解药毒。又传说神农因尝百足虫,不能解其毒而致死。参见明·周游《开辟衍绎》第十八回王子承“释疑”。又有神农“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等等。4土神。《礼记·月令》夏季之月:“毋发令而待,以防神农之事也。”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5异草名。《太平御览》卷三九引《神农本草》:“常山有草名神农,置之门上,每夜叱人。”
神农涧在河南省温县。明陈仁锡《潜确类书》卷三一:“神农涧在卫辉府温县。神农采药至此,以杖画地,遂成涧。”今温县尚流传有此活的神话。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