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共和国之战> (4)惊心动魄的三天大血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惊心动魄的三天大血战。(1 / 2)

我军两个渡海先遣营偷渡登岛后,虽然为此次海南战役提供了宝贵的海上作战、登陆抢滩以及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等方面的组织经验,但要接应整个兵团的大规模强渡海峡登岛,仍然显得兵力过于单薄。为此,兵团指挥机构决定,由40军和43军再各派1个加强团,向琼北地区实施正面偷渡攻击。

1950年3月26日傍晚(19时),由40军118师352团主力和353团2营及炮兵大队组成的第1个先遣偷渡团的3000名指战员,在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和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的率领下,分乘81艘木帆航,仍从雷州半岛西南端的灯楼角起航,向着琼西北的临高角一路顺风而去。

但不巧的是,出航仅1个多小时,由于风力骤降,航速减慢,各船只好落下帆篷,由战士们划桨行船。到了下半夜,海面上气温下降,大雾弥漫,数米外便不见人物,而且此刻潮水流向也发生了变化,致使加强团船队无法继续保持队形,各级指挥员只得依靠手中的指北针判定方位指挥前进。

为了坚决完成正面偷渡登陆作战任务,加强团指挥所命令各营领导,即使在失去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也要以船为单位,只许前进不许后退,那怕只剩下一条船也要抢滩登陆,表示了誓死完成任务的坚强决心。

在一夜大雾的掩护下,到第二天上午5时至8时,该加强团各船先后在偏离预定地点较远的临高角以东20公里宽的滩头地段分散登陆。

船向的偏离,将加强团的指战员们送到了琼岛守敌正面防御能力很强的区域,使他们经受了比前两批偷渡部队更加严峻的战火洗礼。

由于远离预定登陆点,岛上的琼崖纵队一时难以接应,加之所处地形利敌不利我,稍加犹豫或行动迟缓,便有被敌聚歼于滩头的危险。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饱经解放战争一系列重大战役锻炼的我军广大指战员,人人心目中抱着“枪声就是命令”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耳听目寻,自动朝着枪炮最为激烈的地段靠拢,使登岛部队保待了战斗力。

在战斗中,出现了多起英雄个人和模范战斗群体。其中载入史书文献的即有曾荣获“四平战斗模范排”称号的40军118师352团3营8连2排。他们在营长冷利华的率领下,在琼岛林诗港附近登陆后,立即毫不迟疑地果断攀上两丈多高的悬崖峭壁,一路猛打猛冲,掩护后续部队直向敌纵深防御体系穿插。当敌人的碉堡群的密集火力封锁部队通道时,这个排的迫击炮手朱歧芳沉着镇定地架好炮位,瞄淮目标,很快炸掉1座碉堡,并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连续发射24发迫击炮弹,摧毁了这个碉堡群,为保证部队前进立了头功。

与此同时,我军准备在玉抱港附近海岸登陆的20余艘战船,遭到敌海军2艘军舰及数架飞机的猛烈攻击,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只见352团2营4连的2只战船马上转舵,与敌军舰和飞机拼杀,将其火力吸引过来,以掩护主力船队抓紧时间抢滩登陆,这2只船上的指战员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以大部分壮烈牺牲的献身精神,为解放海南做出巨大的贡献。

尽管担负接应加强团偷渡任务的琼崖纵队一总队和40军失遣偷渡营一时未能接到我军第二批登陆部队,但他们坚决执行命令,在原预定的登陆点与敌军展开了浴血搏斗,牢牢地牵制住敌2个师的兵力,减轻了敌人对加强团的压力,保障了登陆作战的顺利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