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拉票宣言:(1 / 2)

当小白脸的原因

1、常用作一些本身没有付出什么贡献,由女性或同性恋伴侣提供金钱支援的男性之蔑称,即使他们并非真正的婚外情人。例如同居或婚姻关系中,若男方既不外出工作,又不料理家事,终日无所事事,只依靠女友或妻子提供经济支持的男性;又例如男同性恋关系中,不事生产的一方也会被蔑称为小白脸。另外,一个男性接收一个非亲属的女性朋友之遗产,也常被视为不光采的事,常会令人联想到他和该女性有不寻常的暧昧关系,也常被称为“小白脸”。

当小白脸的原因:

●家境贫困,生财无道,但又希望改善家庭经济,所以被包养。

●贪图钱财,渴望丰厚、奢华的物质生活,好吃懒做,所以不惜出卖尊严去当情夫。

●真心爱着自己的供应者,但不能和她结婚,甘愿当无名份的情人。

●为了让自己得到权势,就依附有权势的女性,当这些女性的情夫。

2、另一种解释常用在仅对男性外表的称呼,在传统意义上,男女的外在对比是很明显的,男人相对粗犷高大,女人相对柔弱娇小。但是,并不是所有男人的外表都生的粗犷威猛,因此小白脸也常用来形容外貌非常清秀俊美的男人,这种情况下的称呼则不包含贬义。

小白脸1……感觉不一样了……

不知道为什么,再次的和好之后。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爱他。或许。是疲了吧,

每次吵吵和和。闹的我心都有点累了……

我是一个好胜心强的女人,

我不能容忍自己的男人没有上进心,

没有养家的能力……

我并不是一个让男人养的女人。

我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收入,

不要会花男人的一分钱。

可我也要求男人要有养的起我的资本。

可他没有。

没有上进心,工作一天回来就是天天说累。

真的有那么累吗?

还是他也倦了……我们都累了吗

每次都要我去找他,

我抱怨。我每天上班也很累,我不要去,

为什么他不来找我。

可他有有自己的理由。

每次他的理由都那么多。

而我每次都是沉默……

不是我弱。而是我不想跟他多说,

说实话,交往了这么长的时间。我真的感到累了。

怎么说呢?

说起来似乎很可笑,也可能有人会笑我傻!

对啊。现在想想。自己是那么傻。

刚在一起时,他就不再工作了,

其实是我不让他干的。

他原来的工作我不喜欢。

的确。是个女的都不喜欢自己的男人去做那样的工作

从此他不再上班,

而我每天要上24小时的班。

每天下班都要在家里补充睡眠,

因为跟他在一起的原因。

每天再困只要接到他的电话我都要去找他,

没有什么怨言。

可时间长了。是个人受不了。

我平均48小时中只睡6个小时,

我再也受不了了……

那时他没有工作。

而我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多的工资……

每次出去玩。都是我付钱……

我并没有觉的有什么不好。

因为我爱他。

可同样是时间久了……他变是衣来伸手,

饭不张口……

他的东西全都是我来整理,,……

全是我来买单……

这样子,跟我养个小白脸有什么区别。

呵呵,,

很无奈吧,……

交往这么长时间我花他的竟超不过10块钱……

呵呵。可笑吧……

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了……、

女强人也是人。也是女人,

女是是要来疼的。

我只想让人来疼……

可这好难……

小白脸2

早上,刚坐到办公室,便看到桌上一封厚厚的信,信是一个叫小贝的女孩写来的,除了信外还有厚厚的三叠用订书机订起来的纸,我一一打开,发现这三叠纸是小贝从2003年到2005年的日记,在这三年里,每则日记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一个叫阿杨的男孩子。

2006年的日记是用另一张纸单独写的,大致的内容是她对阿杨的思念,希望阿杨走出那种“吃软饭”的生活,回到自己身边,即使阿杨没有钱,她也不会嫌弃,她会和他一起努力创造未来。

父母离异他从此失去温暖

爱上阿杨不仅仅是因为他长得帅,还因为他的身世令人同情。我一直认为阿杨本质是好的,他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与他从小的家庭背景有关。

阿杨三岁左右父母离异,之后他们又都组建了各自的家庭,并分别有了孩子。阿杨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十三岁那年奶奶带着对孙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后母坚决不同意父亲把阿杨接回家,阿杨只得一个人去投靠母亲。母亲虽然让阿杨住下来,但继父却整天不给他好脸色,为了赶他走,经常无缘无故地和他母亲吵架。大概每个十三四岁的男孩都会有一种叛逆心理,阿杨也不例外,继父越是对他不好,他越是和继父对着干,经常惹继父发火。

继父小心眼,疑心又很重,他经常把家里存折和钱藏到某个角落里,一旦找不到第一个怀疑对象肯定是阿杨。阿杨十七岁那年,一天继父发现自己藏在洗衣机后面夹板里的钱不见了,便开始无休止地盘问起阿杨有没有拿。阿杨见继父如此防贼一样防着自己便有意不理他,他越是不说话继父越是怀疑,最后竟当着母亲的面一口咬定就是阿杨拿了钱,为此继父又和母亲发生争吵。随着继父态度的坚决,母亲也盘问起阿杨到底有没有拿钱。阿杨看母亲也怀疑自己,便倔强地说:“你们认为我拿了,我就拿了。”母亲听了以为真是儿子所为,一耳光打在了阿杨的脸上,并骂了很多绝情的话。阿杨没和母亲说一句话,也没拿一样东西,便走出家门。

虽然后来母亲找到他,告诉他钱已经找到,让他回家。但倔强的阿杨十多年再也没进过母亲的家门。

为求生存他成了别人玩偶

我们相处三年,阿杨和我说得最多的是自己的身世,究竟离家出走后身无分文的他吃了多少苦他没和我说,不过听他说过,自己宁愿死也不会再过从前那样的日子。我想他吃的苦我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他后来选择那样一种生活方式我也能理解。

19岁那年,阿杨和几个男孩一起去了广东,在那里一呆就是六年,这六年里,阿杨的生活轨迹彻底改变了。再回到宁波时,关于他的流言蜚语就多了起来,而我认识他之前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他没有工作,不过会有人给他钱,而那些人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女人。我认识阿杨是在朋友生日那天,当年阿杨和我朋友住在同一个小区,两个人小时候关系很好。

阿杨长着一张酷似张国荣的脸,那种成熟和帅气让我怦然心动。从那天开始,我便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里,我有意无意地接近他。他开始不接受我也不拒绝我,但那次他请我吃饭使我们的关系明朗化了,我正式成为他女朋友。很多朋友说我找个“吃软饭”的男友是自讨苦吃,我们的感情最终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但我坚信只要有爱在,阿杨会为了我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挣钱,养活自己。

我和阿杨的爱情是美好而甜蜜的,我们相处的三年里,他总是给我意外的惊喜。记得一次我们一起去超市,出来时他让我去开寄包箱,看到寄包箱前人们挤来挤去我心里莫名地失落,很不情愿地打开寄包箱,发现里面不是我的包,而是一部崭新的手机,上面还挂着小猪感应器。回头看阿杨,阿杨正在另一个寄包箱前给我取包。我们一起进的超市,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把东西放进去的,和阿杨在一起,这样的惊喜几乎隔几天就会发生。

一片痴情换不来他的回头

爱情是甜蜜的,但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关于阿杨的事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人都知道,一个人时,我经常会想怎么让阿杨走出那种生活。我曾试着给阿杨发信息,告诉他自己的心里话,我说自己不介意他的生活方式,不介意别人对他的轻视,但每次听到别人在背后议论,心里就会很痛。我很理解他以前因生活所迫选择这种生活,现在有了我,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可每当这样的信息发出,我都得不到他的答复。有时我就想阿杨会开车,哪怕找一个司机的工作,不是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吗?

也许是我逼得太紧,也许是阿杨根本就不愿放弃他那种生活方式,阿杨开始和我捉起了迷藏,经常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出现。即便这样,我仍没有放弃对他的感情,我甚至更加执著地要求他脱离原来的生活。每次被我逼急了他都会说,无论他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我都应该相信,他是爱我的。他认为我从小没吃过苦,不知道穷意味着什么,他希望我不要要求他太多。

2006年8月,阿杨带着我的感情彻底从我的视野里消失,只留下我一个人痛苦地思念着他。也许我和阿杨真的没有未来,但无论怎样,我都希望他能自立自强起来,改变原来的生活状态,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小贝的叙述让我心里充满无奈。

如果说阿杨年少时为了生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依傍富人这条路,我可以理解的话,那么,阿杨在成年后,尤其是拥有了一份美好的爱情后却依然不肯放弃那种“寄生虫”般的生活方式,我就不能不用一种责备的目光投向他了。

一个四肢健全、年轻健康的人不肯为生存付出劳动,不肯灵与肉合一地拥抱一份真诚的爱情,他凭什么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人们的理解与宽容?

出生不可选择,但生活的方式可以自主,阿杨年少时的遭遇固然值得我们同情,但他后来的自甘沉沦与颓废就完全没有道理。

希望阿杨告别过去,不要只贪图眼前的轻松,而不为自己的未来着想。靠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份干净坦荡的生活,这比什么都要幸福。

中国女人普遍具有“小白脸情结”?

在读易中天所著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国男人被易教授分为了三类,其中第一类是“无用的男人”。这类男人,就是所谓的“白面书生”或“奶油小生”。代表人物是《天仙配》中的董永、《白蛇传》中的许仙、《西厢记》中的张生、《梁祝》中的梁山伯等。细皮嫩肉,奶声奶气、多愁善感,弱不禁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软弱无力,毫无主见,极易哄骗,相当的“女性化”。这类男人,易教授说他们“不算男人”。但事实是,在中国,这类男人很多,自古就很招人喜欢、且很有女人缘。君不见后来的各种戏剧小说中少女“思春”大都“思”的是这样的男人,少妇私奔也往往是冲着这样的男人去的,连妓女倒贴的都是这类“空有一副好皮囊”的“小白脸”。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如花似玉”的会心甘情愿跟着张飞、李逵这样满身体毛浑身酒臭的莽汉跑的。哪怕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灯红酒绿的夜上海流行的电影明星也是金焰、高占非、舒适、陶金这样“粉妆玉琢”的“脂粉小生”,包括赵丹早年的银幕形象也很“奶油”,没办法,谁让中国女人普遍都有“小白脸情结”呢。

中国女人偏爱“小白脸”?这个观点可不是我总结的,一位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女教授端木赐香在她一本著作里是这样分析的,中国女人之所以有“小白脸情结”,可能跟中国女人长期以来裹脚缠足等原因导致自身过分弱势化,基于自我保护等安全方面的考虑,她们不得不选择一个可能对自己侵犯性不大攻击性不强的弱家伙,和平年代尤甚。虽然“小白脸”并不一定就缺少侵犯性与攻击性,但是至少表面上看来不像个喜欢打老婆的男人。所以端木教授慨叹,那时候的中国女人对男人的要求是什么?首先就是不挨打嘛!你们能想像贾宝玉和许仙这样弱不禁风的,会噼里啪啦给老婆一顿乱揍吗?其实总结起来,如今像韩国的李俊基似的“中性男”大行其道,也跟追捧他们的八零后小女生这种独特的心态有关,因为男孩一柔弱,就“看上去很美”,很有安全感,而“肌肉男”高大威猛,粗里粗气,显然容易让温室里长大的小女孩产生畏惧心理。

今年东方卫视举办的《加油好男儿》选秀节目,就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女性的这种审美观念。

首先偏爱的都是那种“阴柔气十足”、“小家碧玉”型的“花样男”,凡是有点大将风范的,有点阳刚气概的,有点男儿本色的,哪怕进入了全国总决选,对不起,请你走人!二是同情心泛滥:站在pk台上的好男儿,只要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外加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短信支持率绝对立马飙升。导致《加油好男儿》里不少人气选手,都“哭”术了得,“男儿有泪就重弹,哪管未到伤心处”。且一哭百“灵”,百哭百中。

中国女人需要“硬汉”只是在“十年动乱”刚刚结束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要说中国女人什么时候需要“硬汉”,也只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刚打倒“四人帮”结束“十年动乱”那会儿,国家满目疮痍,百废俱兴,作为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中国女性,内心是一片茫然,很需要一个坚实的臂膀来依靠,渴望一个宽广的胸怀来包容,这时候,一脸黝黑的高仓健饱经沧桑的出现了,英勇果敢的阿兰-德龙也朝我们微笑地走来了,可惜都是“外来的和尚”,因为日本的武士文化一直根深蒂固,法国的骑士精神也是源远流长,出硬汉不稀奇,唯独中国是“温柔敦厚”的儒家文化深入人心,(历史上固然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侠客,但始终未成中国文化的主流)所以中国的男人始终“爷们”不起来。没过几年,软玉温香的港台“四大天王”又崛起了,中国女人又重新回到“奶油小生”的审美惯性思维中。后来连日本人都觉得高仓健落伍了,开始追捧外形“雌雄莫辨”的中性男――“杰尼斯型男”,即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旗下的木村拓哉、泷泽秀明、山下智久等“像处女一样清纯,像维纳斯一样温柔”的细嫩单薄的小男生。过去的“铮铮铁骨”显然已经让位于如今的“铮铮排骨”,而向来爱跟风的中国女性就更把“硬汉”弃之如蔽履了。

由此可见,“小白脸”式的阴柔男人自古以来就招中国女人喜欢,尽管很多人口头上不愿承认,但事实上就是如此,谁也否认不了,这是中国文化的土壤和气候决定的。

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根本培养不出“硬汉”?

听说像牧童这样外表女气、性格柔弱、既爱哭又爱撒娇的男孩子在独生子女盛行的八零年代中越来越普遍,起先我觉得很诧异,后来回家仔细一想,中国历代的话本小说、传统的戏曲舞台上,这样的男人不也比比皆是吗?

《西厢记》里的张生、《梁祝》里的梁山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不必说了,都是细皮嫩肉的,动不动就以泪洗面。《三国演义》里居然也有一个“哭腔”特别发达的,此人的哭堪称千古一绝:刘关张哥儿仨失散了,他哭;徐庶要进曹营作人质侍侯老母,与他依依惜别,他也哭;好不容易三顾茅庐见了诸葛亮,他还哭;赵云为了救出他那个弱智儿子阿斗,在长坂坡曹军阵中七进七出,他照哭不误。我粗粗回忆了一下,《三国演义》里关于刘备哭的描写至少不下十处,最后竟“哭”出了一个拥兵百万猛将如云的国家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备刘皇叔,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最终凭着“哭术”成就一代霸业,也算是一大“中国特色”了。

笔者我最近一直在读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读来读去我终于明白,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只适合出产“温柔敦厚”型的绵软男人,根本就不适宜于培养硬汉。因为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一直提倡“中庸之道”,与之相辅相成的道家文化又反复提醒我们要“明哲保身”,这就导致中国男人的腰总是直不起来,一跪就是数千年。从政治体制上看,几千年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如同一把利斧,把人的阳刚之气斩断,直接后果就是皇帝君父化、大臣臣妾化、而后宫的男人则干脆阉掉了。中国的国民性格就在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压抑氛围中整体偏女性化了。偶尔也有几条不服输的硬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古有项羽、岳飞、海瑞,近有邓世昌、谭嗣同、彭德怀,大都命运多舛,最终也不得好死。至于像张飞、鲁智深、李逵这样的响当当的汉子只能从书本里找,还都是“绿叶”,当不了主角。

中国女人普遍具有“小白脸情结”?

在读易中天所著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国男人被易教授分为了三类,其中第一类是“无用的男人”。这类男人,就是所谓的“白面书生”或“奶油小生”。代表人物是《天仙配》中的董永、《白蛇传》中的许仙、《西厢记》中的张生、《梁祝》中的梁山伯等。细皮嫩肉,奶声奶气、多愁善感,弱不禁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软弱无力,毫无主见,极易哄骗,相当的“女性化”。这类男人,易教授说他们“不算男人”。但事实是,在中国,这类男人很多,自古就很招人喜欢、且很有女人缘。君不见后来的各种戏剧小说中少女“思春”大都“思”的是这样的男人,少妇私奔也往往是冲着这样的男人去的,连妓女倒贴的都是这类“空有一副好皮囊”的“小白脸”。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如花似玉”的会心甘情愿跟着张飞、李逵这样满身体毛浑身酒臭的莽汉跑的。哪怕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灯红酒绿的夜上海流行的电影明星也是金焰、高占非、舒适、陶金这样“粉妆玉琢”的“脂粉小生”,包括赵丹早年的银幕形象也很“奶油”,没办法,谁让中国女人普遍都有“小白脸情结”呢。

中国女人偏爱“小白脸”?这个观点可不是我总结的,一位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女教授端木赐香在她一本著作里是这样分析的,中国女人之所以有“小白脸情结”,可能跟中国女人长期以来裹脚缠足等原因导致自身过分弱势化,基于自我保护等安全方面的考虑,她们不得不选择一个可能对自己侵犯性不大攻击性不强的弱家伙,和平年代尤甚。虽然“小白脸”并不一定就缺少侵犯性与攻击性,但是至少表面上看来不像个喜欢打老婆的男人。所以端木教授慨叹,那时候的中国女人对男人的要求是什么?首先就是不挨打嘛!你们能想像贾宝玉和许仙这样弱不禁风的,会噼里啪啦给老婆一顿乱揍吗?其实总结起来,如今像韩国的李俊基似的“中性男”大行其道,也跟追捧他们的八零后小女生这种独特的心态有关,因为男孩一柔弱,就“看上去很美”,很有安全感,而“肌肉男”高大威猛,粗里粗气,显然容易让温室里长大的小女孩产生畏惧心理。

今年东方卫视举办的《加油好男儿》选秀节目,就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女性的这种审美观念。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