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兴全的关照下,我在新兵连基本没有饿着,顺利的度过了那段艰苦难熬的新兵训练生活。
后来,在新兵训练快结束时,营部卫生所的所长和二炮连的周连长私下到新兵连看新兵(实际上是提前来挑新兵)时,王兴全都向他们推荐了我,说我是全连新兵中表现最好的,文化水平最高的新兵,希望他们把我挑走了。
新兵分配时,我之所以被分配到了二炮连,就是因为周连长事先瞄准了我,并提前向主管新兵训练的团参谋长和新兵连长打了招呼。而前提条件,可能就是王兴全的积极推荐。
老兵们的热情,让我们深受感动,也使我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情义。
部队内部官兵平等,战友之间亲如兄弟,平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种优良传统,过去只是听别人说过,或者是从书本上看到过,没有亲身体验过。
现在,我们开始亲身体会到了。
新兵队伍在老兵们的热情包围下,终于走进了半山腰下面的新兵连营房――实际上是四连的营房。
因为当时四连正在黑龙江富裕县的二道湾农场(也就是俗称的“北大荒”)执行生产任务,就是在北大荒种地,今年冬天不回来,第二年接着干。
那时候,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许多部队都不训练,都在外面执行施工和生产任务。
我们军个师以上单位,几乎都在黑龙江北大荒或者其他地方开辟有军垦农场,种地打粮。也就是类似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样的单位。有的农场编制很大,人员不少,耕种很多土地,每年能打很多粮食。
我们师的农场虽然人不是很多,却是一个正规的团级单位。
还有的单位有林场、苇场和渔场等,五花八门。
我们落地的四连,原来一直在家搞训练,按照上级指示精神,从1974年开始轮换,到黑龙江北大荒搞生产,需要连续赶两年。
四连的人走了,营房空出来了,正好用来接受我们这批新兵,在这里组织新兵训练。
进入营房之后,我们才知道,我们这个火车上的新兵一连,现在突然变成了新兵二连,而原来的新兵四连,已经改称为新兵一连,替代了我们原来的名称。
他们已经早我们一步,从半道上与我们分离,提前拐进了另外一个小山沟里,进入了在盘锦执行生产任务(种水稻)的二连营房,提前成为了新兵一连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