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高手是周瑜-第十三章 世人心中各有思 龙颜面该忧朝堂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三国高手是周瑜> 第十三章 世人心中各有思 龙颜面该忧朝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世人心中各有思 龙颜面该忧朝堂(1 / 2)

话说这些年都是“党人”与“军阀”大将军何进合力打压阉寺,直至黄巾之乱才有的起色。在朝堂上与其它两派总是个论个的,你用什么手段去打压我不管,偶尔支持,偶尔反对,个持主见,只要你不弹劾对方的人。王允好说,他就是那种只要不触犯他的利益就行,他甚至去帮忙。可关东这些学士们就不一样,怎么说也是受到蔡邕和垆埴这两个老顽固影响,总是把持自己的主见,任别人好说歹说就是不松口,完全是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们完全秉承蔡老固执的个性,不光不能侵犯他们的利益,还要保存皇家的威严。只要他们认为对汉家有害,哪怕为了除掉阉寺暂时侵犯一些皇权,可他们就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不行。

现在好了,本来分散的朝堂居然被“党人”大一统了。这对“党人”们来说是一把锋利的神兵。一把最多使自己轻伤的神兵。其中蕴涵的风险与所得完全的不成比例。虽然这是皇帝最不愿意看到的,为啥?谁愿意别人架空自己的权利。这把剑使好了可说是在短时间内不可战胜的。

郭嘉看出了其中的猫腻。知道他们这是在玩火。蔡邕也知道其中的危险,他很清楚自己在助火,而且是烧身的火。皇帝责怪起来他是首当其冲的,这是一个毒计。“党人”的毒计。

关东学士的三大人物一个“天文学家”刘洪,他基本是不理朝政,也说不上话,最多哪哪发生什么异象,他去解说。一个是垆埴,早在黄巾之乱后被阉寺陷害就不受重用了,再一个就是蔡邕,虽然说是这些年在外流离,一点也不减弱当年的影响力,反有往上加的趋势。

这事成后若是平安那在天下眼力大都认为是党人们的功劳,相当于蔡邕为党人宣传了一番,若是失败,皇帝追究起来第一个赐死的就是蔡邕,东关那时候将不附存在,都要依附党人或者翰林。到时候翰林哪是党人的对手,这朝廷将变成一家独大的景象。可这计说起来又不得不中,人家拿的是铲除阉寺,铲除国害当理由这种举国之利的事怎么能不办,虽然这个办法很危险,可在短时间实力集聚膨胀后那就相当于“皇帝他爸爸”你想皇帝一问都回答相同,就是他心里另有主意也不行,你反驳?那要拿出理由来,你独断,那就是昏君,你不提这些事,我们说。

虽说就是这样,蔡邕也觉得值得拼一拼。也许自己将来会成为第二个“党人”(不管除掉阉寺成与不成,自己也许都会有陈番的下场。),与其让阉寺在朝中作乱,不如便宜给党人的好,怎么说也是儒家思想受孔圣人影响。虽然他们偏移了。但儒家的思想精髓,就是蔡邕也总是在孔圣人的言语中传播的思想里畅游。

袁绍、许攸等人也是高智商,尤其是袁绍背后侵淫官场数十年的老狐狸叔叔的点播下,自然内明白其中的厉害。主要就是有个度,玩好了党人在天下学子中眼力的地位上涨,玩不好也解决了东关这个麻烦,那就在朝中地位上涨。就是皇帝怒了,也不关自己的事最差自己也可以秉身而退,最多阉寺煽风点火杀几个党人,只要自己在,那“党人”就在。到时自己在党人中的地位也越发的高了。

要说这党人忠诚用的不是地方,却都觉得自己有“舍身为儒”的精神,自以为“慷慨赴义”。执卓那些已经被他们领头的歪曲的“儒家思想”,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私奉献”只是给了带头的几个为家族谋私的人。也别说他们,恐怕大部分都是打着儒家的旗号,会合在一起为家族谋私的。也许要不是阉寺卖官买官,弄的不少世族在朝廷安插不了人手,也不会引起众人嫉恨阉寺。虽然阉寺只是给皇帝办事,但是谁让他们给出主意,再说他们在强也动不了皇帝啊,那是谋反啊!所以都照着阉寺来。再说他们老干预政策,弄得不少利于他们的没有实行,着实的可恶。

蔡邕的那番话是说的是胜利在望,惹的袁绍心中激动万分,这些话的内容也不出乎他的预料,却久久不能平稳心境。小时候的心愿就快要实现了。自己儿时孤傲尽管守丧六年锻炼心性,可仍然有不足,本来单纯除害为国为民,在自己经历这些年的挫折中变得不再单纯。从家族中弟弟给的压迫感和叔叔给自己的期望,使他所做的事情已经变质了。一切都以家族为中心,用自己的锋芒掩盖弟弟的极力表现。让家族的人去看,去了解,让他们明白谁才是家族的人才,谁才是家族未来的真正主人。如今除掉阉寺可说是一箭双雕了,心里总缺少了点什么。是亲情?自己把爱都给了孩子。是友情?自己还没打算放弃曹操,他应该算是一个吧!是关爱?从小自己就没有得到家族里的关心。对,今天的所有,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下走上来的。也不知道为家族所做是对是错。

许攸欢喜中看了袁绍一眼,见他欢笑中带着一丝沉静,表面的容颜完全是假的,许攸从他的眼神中,哪能看不出他在故作姿态,心里实际上很平静。心道袁绍怎么又有如此心境了,本以为他现在的修养已经是他的极限,没想到这时候才是真正的他,看来他隐藏够深。心中暗道有前途,自己是跟定了,他哪知道袁绍是走神想起小时候觉的悲哀。

石亭小榭,周瑜轻抚岳父大人托管给自己的焦尾,音律没有丝毫的斑杂,好弦,好琴。蔡琰一旁倾听,所说是倾听,但是不像往常那样的认真,总是想开口说什么,但见周瑜怡然自得的神态,张了张口,又讲话吞到肚子里。

周瑜将蔡琰的动作看在眼里,“想说什么?”

“我…我”蔡琰心跳的很快,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我心总是乱跳,搅的我忐忑不安,总觉得有事要发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