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2 / 2)

“这么吵吵闹闹的,不象话!”

人群中议论纷纷。

形势逼人,中国作家协会也向中国科学院提出,吴承恩先生首先是作家,理应由作家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接待。两家领导一拍即合,共同研究决定:又经国务院总理批准,首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由两家共同主持。会上,由冰川科考队于自然教授介绍发现并使吴承恩先生复活的过程之后,由吴承恩先生回答记者和作家们提问。考虑到吴承恩先生的健康,每人限定只能提一个问题,接待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

那天的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两家商定:吴承恩先生首先接见十位中国记者(包括文学研究和评论家),次日午接见十位外国记者(包括医学和生命科学家)。达成一致意见后,共同向媒体发表了一份“公告”。

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预定在本月十六日,在科学院演视大厅举行。这里有同声转译和大屏幕设备,无论用何种语言提问或者回答,电脑都会自动翻译出来并显示在屏幕上。

在新闻发布会之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还共同研究了一个问题:吴承恩先生毕竟是五百年前的人。首先是语言问题。现在的语言和明朝时的语言,相差甚远,有许多新语言、新词汇,吴承恩先生就听不懂:其次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他说过:一见那五光十色如雨后春荀般的摩天大楼,都觉得眼晕。操纵他房间里的各种现代化设备,也无所适从。为了这次新闻发布会,也为了吴承恩先生今后融入现代化社会,需要使他成为一个现代人。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最近科学院的计算机研究所,有一项发明:一部《现代语言辞典》(包括中、英、法、俄、日、西、葡、印地等十多种语言),一部《当代生活技能知识》,一部相当于高中水平的《智慧词库》,可以通过最新发明电脑功能,拷贝到人脑里。这样,吴承恩先生立马就变成一个现代人了。为得征求吴先生的同意,就有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张庆先和吴承恩的一次谈话。

院长张庆先又到宾馆拜望吴承恩先生,寒暄了一阵闲话后,院长说:“吴先生能够在五百年后复活,是当代世界的一大奇迹。无论从哪个科学领域,都有重大意义。所以,您引起世界的震惊,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毕竟目前这个世界对于您已经是五百年之后了。世界科学之发展,科学之进步,是我们的祖先无法想象的。就是以您写作《西游记》的丰富想象力,都不会想到……”

吴承恩点头,连连说了三个“然也!”

张庆先院长接着说:“为了使您迅速融入这个社会,我们商量了一个办法,就是把有关现代的语言、知识和智慧拷贝到你的脑子里。”

“何为拷贝?”吴承恩问。

张庆先院长说:“拷贝就是复制,就是复写……怎么说呢?就是印刷吧。”

“那么,就是说,有许多知识我就不用学习,用什么发明‘灌进’的的头脑中就行了?”吴承恩问。

“是的。”张庆先院长答“只要把有关知识拷贝到你的脑子里,转瞬间你就成为一个现代人了。”

“那么,我的知识能够达到什么水平?”

张庆先院长说:“现在更高级的软件的发明,还在试验阶段。目前只能达到高级中学水平,如果和明朝的科举制度相比,也就是秀才一级吧。至于拷贝‘举子’、‘状元’一级的知识进入人脑,研究工作还没有完成呢。”

第二回数千记者采访吴承恩回答媒体(3)

吴承恩本来是极具想象力又是极端聪明的,一听便知,说:“正合我意,我接受!”

也就在当天下午,吴承恩被领到“计算机研究所”的一个房间里。工作人员让他躺在铺着白色床单的一张小床长。像测量脑电图似的,在他的头上贴上几枚电极,电极又连接在旁边的电脑上。工作人员让吴承恩先生保持镇静。他耳朵旁便响起了蚊虫般的嗡嗡声。

也就是过了几十秒钟吧,“好了。”工作人员说。随即把吴承恩从床上扶起来。

守候在一旁的张庆先院长问:“感觉怎么样?”

吴承恩擦着额头微微一笑,说:“好象往额头抹清凉油,凉丝丝的。”又问工作人员“我的大脑好象是一个硬盘吧?你看没看,把这些知识和智慧装进去,我这个大脑还有多大空间?”

工作人员说:“空间还大着呢。你再写十万部《西游记》也用不了现存空间的万分之一。”

“让我看看……”说着吴承恩翻身站起,俯在电脑键盘前,手指便在键盘上跳动起来。

张庆先院长高兴地说:“成功,成功,完全成功!”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会场内挤得水泄不通,中国和世界的新闻界,科学界,文学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提问,科学院领导和吴承恩先生的答复,也很有说服力。提问的举手好象森林一般,递的提问纸条,有上万张。由于准备充分,会场秩序还算可以。但是发布会只进行了不到两个小时,主持会议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