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以来,党老爷子都以一个老顽童的形象出现,直到然意识到,他老人家其实已经是九十余岁的人了,纵然精神再健旺,那毕竟也是一个老者,他半生戎马,又是随太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如今他那一代的将军们都已辞世,他在这京中做着个闲散军官,带一营小兵们,日子虽然快活,但应该也是寂寞得很。
党老爷子收回目光,转到我身上,缓缓说道:“丫头可知道,咱们大宋的江山是如何得来的?”
这个我倒是知道,虽然这江山都是赵匡胤一条齐眉棍一仗仗打下来的,但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总有人说他是抢人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当然以我作为一个后世人的观点来看,物竞天择,这种事情实在是自然的很,没有赵匡胤,也会有钱匡胤、孙匡胤……
“太祖自己以前朝武将身份取了后周江山,自是吸取了教训,对自己手下的武将们就甚为提防,因此当年便劝说老石等人一批大将们主动放弃了兵权,而太祖最狠的一招却是将所有武将之子全部调入京中,封个殿前承值的闲职,面子上看是加官进爵,里子里却是将自己手中的地方兵权全部交给了官家……”
说着说着,一世英雄的党老爷子,目光中有了些凄迷,他所讲的事情,正是史书上著名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对此事,老爷子可能是颇有“鸟兽尽,良弓藏”之憾,可我却心说。宋太祖这样做已经比“走狗烹”的待遇好多了。同样是对待自己的开国功臣们,明太祖朱元璋同志可是比宋太祖赵匡胤同志心狠手辣得多。
“丫头应该知道,本朝重文轻武,是因太祖说咱们虽是马背上得天下,但能治天下者,还须文人也,因此咱大宋文人地位高,武人地位低,三代以来,这个治国方略来从未改变过。太祖当时是怕武人乱国,将兵权收到自己手中,抬高文人们,但他考虑得虽然细致,却忽略了一件事情……”党老爷子眼中逼射出一丝奇异的光芒:“他地后辈们,却不见得像他一样会行兵打仗地。没了良将的国家,文人们治理的再富庶。却始终还是逃不掉一个弱字,太宗兵败失幽州,不过是个开始而已,太宗后人们更是一个比一个不中用的!本朝如此积弱下去,老夫只怕百年之后。将步上后唐的老路!”
此时的党老爷子。已经没有了平时耍宝王那副嘻笑神情,这番话显然是沉思熟虑后才说的。而作为听众的我,却已经听得瞠目结舌了。倒不是因为党老爷子这番话大逆不道,若为外人所闻,必将引来杀身之祸,而是因为这北宋后来的百年国运确实如党老爷子所言,积弱难返,最终败在徽钦二帝手中!
“咱们赵官家,不怕没好将军吃败仗,只担心武人会抢了赵家的天下,此番东宫选后,正是对朝中还有些权势地武官们拉一个打一个的好机会,一个皇后的位置,能给官家带来多少好处呢……”
党老爷子的语气中有些不忿,我想到他其实是太祖幕下之臣,可能对太宗这一系的皇帝,确实也是不屑的很。
“爷爷,凌月怎么会去想那个位置,现在我们张家,只要能平平安安地日子就可以了,什么权势,我爹娘实是不感兴趣的。”
“嗯,如此甚好!”老爷子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你与官家关系密切,爷爷总怕你小女儿怀春,有了些别地心思,但要知道,这天子的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坐了上去就有很多事由不得自己了……老夫知道你其实一直担心官家失势,其实这倒大可不必,文人执权倒是有一个好处,只因那帮子书生们花花肠子多,想得细致,外戚、宦官们是把不了朝政的,辅政的宰相们万不肯让太后专
。而说到太后,绝对是老夫平生所见地最聪明地一种事情,她是不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