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痘稹16没稹?br/>
后记
润钢回家一周后,他的妈妈打来电话说:“润钢回家后前三天特别好,强迫行为几乎没有了,但之后又恢复以前的老样子。即便如此,润钢听了您的话,对战胜强迫还是有信心的。”她跟我约好下次咨询时间。
当我再次见到润钢时,他整个人显得比上次精神多了,在与我交谈时,也不再像以前腼腆的样子,而是敢于直视我的眼睛,从容地与我进行交谈。焕然一新的润钢让我感到欣慰。
我与润钢共同回顾了整个咨询过程。我强调了咨询要点,充分肯定润钢所做出的成绩,使润钢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我的帮助下,润钢积极、乐观的观念得到强化。进一步摆脱了原有的错误观念。润钢实施了实地适应性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润钢已经可以与人正常交往,可以面对母亲,可以正确看待自己的自慰行为。
导读
一提到性教育,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与性行为有关”。其实性教育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性别意识的确立是应该在孩子儿童时代完成的性教育。在孩子形成自我概念的过程中,性别是一个重要方面,孩子要顺利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性别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不鼓励那些符合孩子性别角色的行为,也不制止那些违背性别角色的行为,甚至像本案例中晓弟的家人那样根据自己喜好随意设定孩子的性别角色,就会出现像晓弟这样对自己性别不认同的孩子,其结果是孩子本身矛盾,家长也很苦恼。
案例
一对父母从南方的一个城市来北京找我。见面后,那位母亲异常激动地握着我的手,“邓老师,我们不容易,请您救救她吧。救救我们的孩子吧。否则她就完了。”她泪流满面,说话哽咽。我望着她已变形的脸,内心感觉到她巨大的痛苦。那位父亲则相对较平和,不时看着妻子,从他那双深沉的眼睛中流露出担心和不安。
他们是为女儿咨询的,而此次来京女儿全然不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他们的女儿叫晓弟,就名字的来历,母亲做了说明,“我怀孕的时候,亲戚和朋友都猜想我怀的准是一个男孩——我们那地方还是比较重男轻女的,特别是他们家……”她用手指指沉默不语的丈夫,接着说,“他有三个姐姐,就他一个传代人,孩子的爷爷奶奶更是盼着抱孙子。可是我生的是女孩,这让一家人多少有些失望。孩子是在拂晓生的,加上一直又盼个男孩所以给她起名叫晓弟。不知道是否因为名字的缘故,这孩子整个是个男孩子坯子,直到现在高中二年级,所有男孩的东西她都喜欢,所有女孩的东西她都拒绝,比如,她从小到大拒绝布娃娃,从来不穿裙子。”讲到这里,父亲拿出一张陈旧的照片,递到我眼前,“邓老师您看,这是我们女儿惟一一张穿裙子的相片。”那是在照相馆里面拍摄的,已经很多年了,一个大吉普车的模型,一个头发剪得短短的穿着长长裙子的小女孩,撅着嘴,手里拿着布娃娃——不是抱在怀里而是拎着,布娃娃的腿已经蹭在地上了。相片底边打出的字样:晓弟五岁生日留念。
晓弟的父亲说:“高中以前,晓弟一看这张相片就说,‘痛苦死了,为什么要留着它呢?’由于这张相片的特殊性,我把它珍藏起来,当时为了照相,特地给她穿上姑姑送的生日礼物——这条裙子,她不爱穿,让她抱着布娃娃照相,她也不依,照相馆里很多背景,她选择了吉普车。”
晓弟的父亲身高一米六八,是某大学的生物教师,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性格内向,文弱好静,对谁都是和和气气,很有耐心。在工作和家庭的角色转换中,能够合格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晓弟的母亲身高一米七,是一个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女人,她的身材略显粗壮。从说话能感觉到,她是一个非常干练有点急脾气的人。看得出这个家庭以晓弟的母亲为主,两口子反差这么大,却恩恩爱爱和和睦睦。
晓弟的母亲说:“从小我在单亲家庭中长大,跟父亲过。父亲管我很严格,我犯了错误挨父亲打是不许哭的。没有母亲的爱,父亲在生活上从不娇惯我,我穿戴不讲究,脾气耿直外向。
“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我在找对象时不喜欢硬朗的男子汉。我想改变我的生活,于是就有了我和晓弟父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