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伊组织同伴进行性游戏时,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儿童的好奇、探索、尝试,同时也是伊弥补心理上落差的正常反应。如果家长冷静帮助,科学引导,此时正是良好的教育时机,但遗憾的是父亲痛打了伊,这无形中负面地强化了伊在今后成长中对性问题错误的理解、认识,以至对伊“性取向”的偏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伊的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人际交往差,经常感到无聊,不难看出这些与他的家庭教育紧密相关,直到现在他和父母之间的代沟也很难填平。在这种扭曲的亲子关系下,伊感到近乎窒息的压抑。青春期孩子对性有迫切了解的欲望,并享有获得性知识的权利。然而目前现状是,社会、学校、家庭很难对他们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伊生长在一个暴力型的家庭中,往往欲望越被压制,心里积蓄的能量就越大,这种能量很大程度上是因性冲动产生的。
伊发展到整夜在录像厅看黄色录像,并通过上网不断与异性发生性行为,长期以来积蓄在心里的能量通过这些不正确的方式释放,所以他在享受生理上满足的同时,在精神上、心理上、社会角色中却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种性行为与伊的道德观念严重悖离,最终导致他产生了一种极强烈的罪恶感,认为自己肮脏,如同做贼一样,这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当世界艾滋病日在学校进行宣传的教育活动中,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高危行为的危险所在,通过自我联想和自我暗示产生了疑病想法。当他了解到艾滋病的症状后,对照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良反应(此症可以继发于某些躯体病症,如感染或精神因素等)。他坚信得了艾滋病,为此他感到焦虑和抑郁。他又产生了新的痛苦,他失落、绝望,认为自己命不久矣。
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他不断到各个权威医院去检查hiv,结果却只有一个:阴性。他虽然没有得艾滋病,但这并没有减轻他的痛苦,因而又产生疑病障碍……
建议
给伊的建议
1。淡化处理;不要重复儿时的典型性行为,如小时候的性游戏。而成人与异性发生的性行为已不是游戏了,性质改变了。
2。积极交际:培养锻炼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即将进入社会的伊是有很多益处的。性格开朗、人际关系融洽能填补自己情感的寂寞,有助于疏泄性冲动和性兴奋。
3。主动参加社会实践,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争取找一份可心的工作,建立自信心,发掘自己的优势,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4。加强体育锻炼,充实业余生活,淡化对自己症状的关注,强迫观念自然淡化。
5。伊的心理一直处于矛盾和反抗矛盾的挣扎之中,性对他来说既刺激又是对自己的践踏。我建议伊尝试带着负面情绪去生活,不要强迫自己抵制它。有了性冲动如果不能用其他方式排解可以自慰,我也同伊探讨了自慰的知识,让伊认识到自慰不是“坏毛病”、“恶习”。就像对待自慰要保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一样,面对自己心中的矛盾也要这样。
给伊父母的建议
1。反对孩子之间的性游戏,要善于引导,切忌斥骂痛打的简单粗暴的做法。
2。发现孩子出现问题,自己无力解决时,应及时请心理医生帮助。
3。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家长应给予关注,对孩子的冷漠将影响亲子关系。
4。家长要善于察言观色,如发现孩子行为、表现、情绪出现异常,要及时与孩子交流,或给予安慰。
5。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喜欢独处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多增加孩子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相关知识
疑病障碍:从心理社会因素看,生活变迁,缺乏安全感,父母对待子女过于苛求或当子女有病格外优待一味迁就,均可发生诱因;另有医源性原因,医生解释不当,如检查hiv应在发生性行为三个月后进行,结果才视为有效。而伊在三个半月进行了五次检查,其实只有在伊三个月十天最后一次检查是有效的,反反复复的检查也是一个负面强化疑病障碍的因素。
后记
伊来自南方城市一所大学,即将走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