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6楼,来自藏友徐广水:此为抛砖,玉为何物?
中7楼,来自藏友楼主:6楼徐先生真藏家也,我有李可染山水画,有兴趣否?
初级会员评论区
普1楼,来自藏友徐广水:李可染以山水著名于世,故其山水画假作不少。历来书画鉴定,不是鉴真即是鉴伪。然而,就鉴别来说。真伪是捆在一起的。不知真岂知伪?可以说,定伪先须知真。而真的李可染山水是什么样,有他的作品集为证,有他的展览真作品为证,似乎不用多说。但是,原作真作在,并不等于你就对李可染山水画真的有了认识,特别是从鉴定角度来看。欲鉴别一家作品之真伪,首先要了解此艺术家之艺术历程、风格演变、师承源流、艺术理念乃至个性趣好等等,只有掌握了一个艺术家的尽可能全面的艺术乃至生活信息,你才可能在纷乱的传世作品中理出头绪来,逐一排除疑点,有若使池水从混到清,始可见鱼。积累一多,情况一熟,“真”在心中眼中,于是“假象”便能一眼看穿或不攻自破。鉴定学问是积贮起来的,“操千剑而后识器”。李可染的山水其“真”何在?我以为可以概述为数端,这里只说其一:
大家知道,黑是由于李可染爱用泼墨和积墨法,他又借鉴西画的逆光画法,留白留高光,所画山林多处于顶光、侧光状态。因此,山林深邃、岩坚幽奥、运水泼墨,猛看如黑漆漆一片,细辨却层次井然,这一特点,从他1956年第二次写生作画就已呈现,至六、七、八十年代而登峰造极。这一艺术特色是他受到黄宾虹、林风眠、龚贤、范宽、董源的中国画传统影响的结果,也是他受到西方伦勃朗、柯罗等人启示的结果,更应看到真山水对他的作用。他自己总结自己的画法时说: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这种方法是他的画黑而不死、不腻、不简单的根本。我们要清楚,李可染山水的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通过黑的深沉丰富――厚重感、份量感来表现他心目中的山川沉雄之美。造假者之作黑,是为黑而黑,黑中无物,空洞概念。要知道李可染有丰富的写生实践,他对山川的观察是无比深入细致的。正因为胸罗万有,所以才能“黑墨团中天地宽”。如《榕湖一瞥夕阳中》《山林清音》《桂林山水》《黄山烟云》等大量作品皆然。鉴别李可染山水画的一个方法是,看看画面的黑够不够,到不到极致如果“黑”到极致,再看还透不透“亮”?在极浓黑中李先生往往能留下极亮的白,两相映衬,使得其黑“既黑又亮”。还有,就是其黑处的墨色要有一种绿荫荫的感觉。先生自称“高墨犹绿”,他的画,墨的明度感很强。所以看其画,“黑”是一大特点,但关键还在“黑”的度够不够。“黑”的够了,还要看“明度”,因为先生的画不是死黑一片,要黑中有物,冥蒙深邃之至。如《万木葱茏》,伪作上的山林之黑,便没有微妙的层次变化,只有概念化的深浅过渡。我以为看中国书画必须看原作,印刷品往往能遮盖许多东西,照片又会因摄影水平、摄影方法的不同而将同一幅画拍成很不一样的效果。笔墨是必须通过原作来体现的。不管什么样的复制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欺骗性。李先生七十年代的代表作《山村飞瀑》,可以称为中国画积墨里的一个“黑”典范,与图一相较,高下立判。
另外还有满、苍浑、凝重等风格典范,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普2楼,来自藏友楼主:徐先生真鉴赏家也,能否留下联系方式?在此不便多言,有事求教于先生。
普3楼,来自藏友徐广水:
……
田雪一阵兴奋,狐狸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没有解不开的结,再高明的犯罪分子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弱点。这个超强密保的网易财富邮域名就是徐广水化名“方贵”、“老伍”的全拼,以及当年田雪住过的皇泉别墅山庄别墅的门牌号。他不是方贵是谁?
春来接到田雪的电子邮件,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他让田雪拿着徐广水戴着方贵仿真面具的照片,去找他在那个城市开出租车时的好友,他告诉田雪那个好友的车牌号,验证当年穿369号运动服跑进废旧回站的那个人是不是化名方贵的徐广水,如是,开车撞桂花的就是他。
很快,田雪回复,就是戴仿真面具化方贵之名的徐广水。
春来不解,方贵为什么杀桂花,仅仅是因为断春来的后路逼其入道吗?犯罪团伙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培养他?
犯罪纷纷落马以后才得知,春来是犯罪团伙在国外“潜水”计划中的核心人物,这个计划刚刚启动,等时机成熟后就送春来去国外。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