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世间生存,总会被打上种族与等级的烙印。
生命只是一种偶然事件。但是与生命相关的命运,却必然地降临到具体的生命个体身上。地位、职责、幸福……机会,出生时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人一生的际遇。你必须为此背负一生。
在这个标榜文明的社会,一切都是注定的。至少对于那些拥有各种特权的家世来说,维护自己家族的既得利益不受侵犯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责任。
楚国,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大国。仍然沿用着殷商时期的体制――世族分治。如同当今的邦联制国家。对外称楚国,境内世族大户皆有封地,各自独立,财政自主,拥有自己的私家武装,互不统辖。因此,楚自建国伊始,就处于艰难求生的夹缝之中,困境重重,艰辛备至。既要应对自然条件的险恶,又要面对周边诸夷的侵凌,还要对付当地土著的袭扰。内部又受到各大世族的权力挑战,屡生事端,频繁地陷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政变迭出。国政分持于各大族豪强之手,相互掣肘,只能在各种利益的争执中维持着表象的平衡。
项羽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在楚国这块土地上数以千计的家族之中,项氏也是最古老的一支。也是名门大族。
当我们探寻项羽的出身记载时,我们所得到的也只是一些语焉不详的零星的传说和民间的轶事。在国史的记载中,没有多少信息存留下来,因此,只能借助于人们代代相沿的传说,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民间的传说中所深含的被历史忽视了的真实成分。因为,任何的传说都事出有因,而不是空穴之风。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从遗传学的角度,司马迁怀疑项羽是舜的后代。
关于项氏宗族的缘起,有一个传说。远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后,殷商王朝时期,在这块大陆的南部,一条美丽的河流静静地流过平原,滋润着所流过的土地,这条河流叫洧水。在洧水之滨有一个方圆约百余里的小方国项(今河南项城东北一带),就是项氏的封地。
据史料记载,和楚国最大的世族如昭、屈、景诸大族一样,项姓源于芈姓。芈是楚国王室的姓氏。春秋时楚国的公子熊燕,因功封于项地,传说他就是项氏家族的祖先。
项姓作为古老的姓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
周商之世,在灭商之战中,弱小的项子国没有出兵。周初管蔡武庚之乱,项氏部族在自己的领地专事渔猎,过着自由的生活,没有卷入叛乱的洪流。从而受到周王的封赏。
历经数百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天下纷争不息。项子国在周围地区乘势吞灭了相邻的十几个更小的城邦小诸侯,开辟了领地,成为淮北大地上很有声威的大族。于是周王室赐爵封号,建立项国。
正当项国欣欣然蓬勃兴旺之际,天下大势风云变幻。中原周边夷狄作乱,西部戎狄、北方羌胡、南部诸蛮、东部倭夷,纷纷进犯中原,烽烟四起,烧杀劫掠,战火蔓延。靖边之战成为各诸侯国共同的反恐主题。
于是,齐桓公举起“尊王攘夷”大旗,会盟诸侯,呼吁各诸侯国放弃纷争,组成联军,共同抵御四面蛮夷,维护中原疆域的神圣尊严。
在这个重大的国际行动中,项国却采取了漠然置身事外的不合作态度,只是一如既往地固守中立,经营着自家的封地,以冷战思维主导一切外交政策,既不声援,也不出兵参加攘夷联军。只是一味地借机发展自己,企图使自己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强大起来。放弃了国际道义及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结果失去了各诸侯国的信任,使自己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中间路线并不是好的策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没有两边都讨好的事情可做。
敌人并不会因为你的中立而对你心怀感激,朋友更会因为你消极逃避的态度而失去对你的友谊。机会主义心态最是为人所痛恨。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