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的时候,人并没有什么观念,也没有什么多余的习惯。
人的习惯和由习惯而来的观念,多是在后天养成的。也就是说,是在教育的影响下才形成的。
以下发扫地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扫地这个习惯是怎么样形成的,和伴随着这个习惯的养成之后所形成的观念产。
小时候,我们做某件事,并没有固定的方式和情感体验,只是做做而已。后来,家和告诉我们,扫地是一种好的品质,扫得清净,别人会喜欢赞扬;如果不扫,客人来了会讨厌。我们得承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他们高兴了,孩子才能放松,相反,他们紧张发怒,孩子也会紧张。即使家长用一种平和的方式跟孩子讲话,也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很大的效力。家长尽管是只是这样的告诉了我们,当然我们会就做的。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家长就会表扬,可能是口头上的,也可能是表情上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这时孩子就会身心放松。体验到了快乐。假如孩子没有做好,是那种画猫画狗式的扫地,家长也许是大喝一声,或者是沉了脸,或者是一个巴掌,或者是一顿羞辱,这时候,孩子就会体验到一种紧张的情绪。
快乐是每个人都追求的。
紧张或痛苦是每个人都要逃避的。
这两种方式的交互作用。以一个孩子的能力,他要生存,要获得快乐,只有听从家长意见,去努力地把扫地做好。如果做好了,孩子可能把父母以前给予他的所有快乐全都回忆起来,如果没有做好,孩子也可能把父母亲以前给予他的所有惩罚全都回忆起来,以防止更大的可严厉的惩罚。这样的联想是可怕的,它夸大了扫地的意义,有时可能把它夸大到与生存有关了。
经过这样的多次反复,可能在我们的身上,形成了一种习惯,或者叫条件反射,那就是地是不是脏乱的和我们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了一起。看到干净的地面,我们就会轻松喜悦,或者得到别人的赞扬,或者去赞扬别人。看到肮脏的地面,我们就会紧张,担心别人的批评,或者直接批评别人。如果是我们家的地,或者亲人家的地,只要看到它不干净,我们就会去扫,扫干净了它,我们也许是自我欣赏,或者是等待别人的赞美。总之,我们的情绪是处于放松的状态的。一看到地没有扫,或者是地没有扫干争,我们总会感到那里不对劲。真到发现地没有扫,或者我们直接扫干净了,我们才会恢复心灵的平静。
在以上的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大人的态度理念在孩子身上引起关于赞扬或惩的联想。联想也叫观。他是感情被激和的标志。一个观念的形成,不可缺少它。没有观想,一个信念是无法形成的。客观的东西,也是无法内化的。二是干净人家的地是干净的这个看法,是多次反复以后形成的,是经历了无数体验和对比,经受了多次的赞扬和批评后形成的,它实际上是念。是看法。只要提起这一句话,一个人一生的,有关他遇到的干净人家以及相反的邋遢人家的记忆就会复苏。
前一点就是观。
后一点就是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