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队必须在近期内全面退出南京。”话是一字不易,可这次严济明是对着汪兆铭说的.
“日本军队一日不退出南京,我们永远不是一个象样的政府!”严济民说得掷地有声,汪兆铭听得也颇以为然。一个‘国家’连‘首都’处于别国军队的直接控制下,确实也太不成体统了。可汪兆铭又很怀疑日本军方会不会答应这种要求。
“先生的‘九二五建言’第三条,日本人不是都接受了。能争取的,我们为何不去争。把南京拿过来,汪先生也好展布治政,以繁荣安宁的新首都给中外人等看看,或可稍平海内物议。”打了这么多交道了,对汪兆铭性格严济民已有所了解。在这位‘汪主席’面前,说话做事愈是留有余地,他就愈觉得可行可信,若豪言壮语,则一律视为大话空谈。
就这份谨慎而论,一个部长级的事务官僚怕是最适合汪兆铭的位置了。
所谓‘九二五建言’,是指去年九月二十五日,汪兆铭向日本提出的几点供伪政权装点门面的希望。其第三条各款如下:汪伪政权成立后,沪宁铁路通行证开出,南京各城门的税收,火车站的检查等诸项权力,应由汪伪方面接过。日军在南京城内捕人,必须征得汪伪宪兵、警察机关的同意,方能共同进行。
汪兆铭果然被深深打动了。
且不论,政治人物对实权的如饥似渴,光是为了自家的名声能有机会好听一些,汪兆铭都决定争上一争:“这样!你可以先探探日本军方的口风。就算我的个人代表吧!”
对这个差使,严济民没什么好推辞的。这本是他一力倡导的事情,他都不冲锋陷阵,谁去。
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
椭圆形长脸上挤成一团的五官,半张脸上挂着迷人的微笑,半张脸写着赤裸裸的凶残,这就是五十五岁的板垣征四郎,一个极度危险的日本军国主义头目,九一八事变的前线指挥者!
身为中国派遣军的总参谋长,还在担任陆军大臣时,就主张扩大侵华战争的板垣征四郎,主持着对整个中国占领区的奴役。打倒中国国民政府,以汪氏傀儡政权取而代之的重要决策,就是此人其及密友的极力推动下,才在日本内阁获得通过的。
与板垣相比,影佐、睛气弃其量只是前台小丑罢了。
“……对贵方要求,对汪先生的苦衷,我十分的理解。”板垣的语态表情,让严济民不禁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温柔一刀’:“可问题是,假如日本军队真的撤出了,贵方又拿什么保证‘还都’大典的安全进行,又拿什么来保证我国领馆人员、政府顾问、普通侨民的人生安全。。”
“日常警备由刚成立的首都警备师负责。该师有五个团六千多人,装备皆为贵军现役武器。又刚在贵军顾问指导下集中训练了半年。对他们的能力,中将阁下难道还有所怀疑?警察宪兵也都会扩充一倍以上,人员拟从苏抗各地择优抽调。侦破敌谍敌台方面,拟以海军陆战大队为基础建立一个纠察总队。这个陆战大队全是‘七十六号’出来的优秀特工,相信绝不令阁下失望的。”严济民不卑不亢地道:“别的不敢说,可我能保证一点,治安状况不会比现在更差。中国人历来排外。同样的职能,由汪先生的人马担负,所引起纠纷,所花费的时间,都只会是贵军的零头。”说到纠纷二字,严济民刻意加重了语气,暗讽日军军纪太差,办事效率太低。
“哟西!”板垣脸上横肉跳了几下,大步走到了墙上的南京地图前,操起指挥棒一划,把地图一分为二:“既然,严先生这么有信心。那么就先在临江的几个城区试行,三个月后,如果没有出大问题,就扩大全市范围内。
对这个结果,严济民不很满意,却还能勉强接受,与板垣当面敲定了交接防务的时期,更兴致勃勃的去了。不管怎样,这总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