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生病了。”我笑着说:“谁知道怎么回事,我忽然尿频尿急,一化验,说是尿路感染,叫我住院。”
“哦,尿路感染。你怎么搞的?”张玉玲大声说。她是那种豪爽型的,为人热情大方。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难道是上班累的?反正一化验,红血球三个加号。我们科里的人都说是劳累,加上饮水少了。让我多喝水。”
“三个加号?够严重的。这种病,你得多卧床休息,还要多喝水。”
正说着,有人喊她的名字。“那我走了。你好好休息,有事就找我哦。”
“好的。谢谢!”
我把白色的被子铺开,在床上躺下来。拿出一本书,静静地看起来。
还没等我看上一页,护士来了。一个带着眼镜的被人称作“杨护士”的矮个护士进来了。
查体温,数脉搏。
接着,就是床位主管医生例行检查。一个年轻的男医生来了。仔细询问了病史。
之后,就是吊水。因为我不胖,血管比较好找,一下子就扎进去了。
当我做了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之后,再来当病人,就和我原先住院的感觉不一样了。
一个人躺在寂静的病房里,看着一滴一滴的药水从冰冷的输液管道流入自己的静脉,感觉自己的心也一点一点地凉了下来。
护士长曾经告诫我们:“治病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原先对这句话总是不十分理解。觉得治疗当然比护理重要,就像医生总是比护士重要。现在,躺在病床上的我,想起这句话,有了更加不一样的理解。
一个人生病住院,如果没有亲人在身边,会感到很无助很凄凉。如果医护人员的态度不好,就会使病人更加伤感更加痛苦。在医护人员良好的服务和细心的治疗下,病人会恢复的比较快。反之,如果服务态度和质量不好,病人的康复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终于输完了液体。
我拿起饭盒到病员食堂打饭。
外科三病区比我们科要小些,大概只有50张床位。而我们科有70张床呢。这个科是腹部外科,来开刀的病人不少,比如阑尾炎,肾结石什么的。我看到有好几个病人,被人搀扶着,步履艰难地在走廊里行进。我想那一定是术后锻炼的。
午休后,病房里照例有半流食的点心和牛奶(冲奶粉)。
那个年代,这份食物还是很诱人的。我吃着桃酥点心,喝着淡淡的甜味“牛奶”,忽然觉得住院也不错哦,起码可以因此改善一下伙食。
我想起老齐就是经常住院。她的血色素总是减少,头犯晕。
吃罢午后点心,我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已是下午5点。吃罢药,又到了晚饭的点。我心里笑说:这住院嘛,时间过得还挺快的。一转眼就到晚上了。
晚间没有什么治疗。我拿起自己的书,美美地看了起来。
人有时候住一次院,也挺不错的。
我已经忘了自己的病痛。好在,这种病不是那么可怕,也不是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