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武军是从秦西矿业大学毕业的,先是在周原市地质研究所工作,嫌科研工作辛苦,就托关系调到市土地局。开发区成立后借调过来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就留在了开发区,说到炎矿集团这个煤化工项目,他还真是细致的研究过,对里面的一些优劣比较清楚。
郑武军听到刘海洋在问他的老本行了,马上提高了声音回答道:“刘书记,抛开环保方面不谈,炎矿集团的这个煤化工项目在国内能源工业领域可以说是已经处在绝对领先地位的,有些技术甚至已经达到国外同期的最高水平了,而且这个项目总体上讲,可开发性比较强,尤其对咱们现在的周原来讲。”
“那为什么我感觉项目在实施上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刘海洋接着问。
“那是因为主要的技术指标和项目实施后的实际效益,他们在项目报告上没有体现出来。”郑武军拿起一次性茶杯喝了口水,接着说:“煤化工这个项目的最大亮点就在于,他的产业附加值效益非常高,以煤化工为产业龙头,能带动包括机电加工、能源新材料甚至是人力资源开发等多个产业链共同发展。”
“哦,怪不得我觉得项目报告上还有些地方值得再商榷,原来是这个原因。”刘海洋明白过来,他不是学这个专业的,而且以前又没有专门研究过,所以对这些技术型的东西真懂的不是很多。
刘海洋想到这里又有些疑惑:那炎矿的这个报告书上,为什么没有体现这些更有价值的东西,难道他们不想把项目介绍的更仔细,把给周原带来的实际效益讲得更好一些,这样入区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这里面或许有些他还不了解的关键所在。
他抬手把展开放在桌面上的报告书合上,准备站起身来的时候,目光却落在了封面上的成书日期上,1994年3月20日。
刘海洋心中一动,单从报告书的情况来看,炎矿的这个项目虽然有些缺憾,但最起码已经满足了落户开发区的大部分条件,但这都已经7个多月了,加上项目考察的前期准备,怕是炎矿的意向从去年开发区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就在开发区刚刚成立,急需项目来缘的情况下,一个入区项目拖这么久,还下不了定论,说明阻力太大,但到底来自哪方面的阻力,是周原市的阻力还是,来自炎矿内部,他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郑武军看到他又是一幅思考问题的样子,就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才急切+着说:“刘书记,再不去白主任可就到了,咱们工作归工作,但是这么重要的活动都不参加,也有点不像话是不?”
刘海洋看着郑武军急得头上都蒙了一层汗珠,不由得笑了笑,“郑局长,我想,能不能尽快把炎矿集团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约出来见个面,有些情况就好摸了。下来我跟白主任汇报下,定个时间。”
说罢他站起身来,拿起办公桌上的笔记本,率先走出了房门。
郑武军跟了上去说道:“这个好办,不过我先说清楚啊,他们驻秦办事处的那位张主任,可真是个难伺候的主,动不动就要求这要求那的,前些天……哎算了先不说了。”
刘海洋听到郑武军说出这话,倒是再没追问他的话为什么没说完,但心里面却在琢磨郑武军话里的潜台词,以及他没说完的话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令人为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