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未暗,雪儿便已只身来到紫竹林,在偌大的林子里游来荡去,脑子里转悠着张良桥上遇老者得《太公兵法》的典故……
张良在邳桥三度为老人纳履,方被约五天后原处相会。五天后拂晓至邳桥时老人早到,责其晚来,再约五日后见。五日后张良鸡鸣便去,又晚于老人,又约再五日后见。第三次张良不到半夜便去了邳桥,这才先于老人,遂被赠《太公兵法》。张良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智囊集团中核心人物,多次据《太公兵法》向刘邦献策,刘邦对他言听计从。刘邦对张良的评价“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已成为对古今高明军师的共同赞语。
有史可鉴!要想学习进步,没点诚意是不行的!罗道长虽约月明时分竹林相见,但我夏雪儿却要吸取张良十五日方才得赠玄妙兵书的教训,我可没有三个五天那么多时间哦……
溜达了一阵,雪儿坐下捧诵《道德经》。从绿幕掩映,到晚霞退尽,再到灰雾渐起,已读得几遍经文,抬头望月,已见端倪,却不见一个人影,内气悄动时,却不料意识朦胧,睡意将至,雪儿纳闷:何以这么早便生睡意?她不知这日清晨闻鼓而起时,方才五点不到,出家人天天如此,甚为清苦,她整天处于好奇兴奋状态,此时便困也是在所难免。
一阵思绪纷飞后,读声渐无,紫竹林里已飘浮着稀薄的绿色夜幕,象层透明轻纱,渐渐笼住绿竹的长长身影,雪儿双眼迷离,索性躺下,将睡欲睡之时,唇齿间梦语喃喃:“老前辈……不会不给我《太公兵法》吧……”
百会如开天窗,有气丝丝入内,有如袅袅轻烟,婉转轻扬,似若月影转动,传递清凉气息,片时已延至小腹,轻柔无碍,如同轻风拂水,波澜不惊,稍后便悄然流淌至会阴,轻轻渺渺,不惊不扰,最终至于一缕轻气由头而进,由脚而出,畅行无阻,与体外之气汇通融和。
虽是睡中,体内气象却了然于心,由心若止水,不起一丝波澜,到止水若镜,不起半分尘埃,方才照见内景,正如老子所言“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雪儿似醒非醒,似睡非睡,寂然不动,任气自行。忽觉体内平静气象隐含着一股劲力,蠢蠢欲动,蓄势待发。
乍见一蓝衣道士飘然而至,在其身旁空地转动着大圈,雪儿看见自己起身立定,端视那道士挪动大步,自己体内之气瞬间便已随其身形转动不已,不一会儿自身也已不由自主地随那缥缈的蓝衣转动起来。
目视只见其身影晃动,耳闻只听得风声掠过;脚下步履实为那蓝衣带动,手臂动作实为内气冲动。
雪儿乍一低头,却见那道士脚下赫然一幅巨大的太极八卦图,且正转动不已,那道士面目不清,只能见其脚步,实是依此图之轨迹正在飞快游走,且其双脚并未踩踏在太极八卦图上,却是离地寸许!雪儿低头再看自己脚步,一袭白衣飘垂,覆盖过膝,脚底两团白色的巨大气团,便如哪吒风火轮一般,兀自转动,支配着雪儿轻捷挪步!
那蓝衣回旋往复几个回合,最终朝向南方,倏然停驻,叩首而拜,其前方显现一巨大塑像,似是一更为巨大的山崖崖壁上凿出一洞,塑了此像……不知是哪位尊神?
雪儿呆视之际,那蓝衣再度回身游走,脚下仍是旋转着太极八卦图,雪儿便觉自己硬生生被带动前行,几步游走,几个翻转,自然叩首于神像之前,低眉垂首,心下肃然起敬!
待得抬起头时,一切皆空;蓦然回首,不见蓝衣道士;回视自己,仍是寂然不动地躺在竹丛下,瞬间便觉两脚底飞快旋转着两个太极图,意识渐渐清醒,只觉两太极倏然变小,急速旋转,飞快缩进脚底,原是两股粗大气流,已然收归体内。
雪儿睁开双眼,便见一轮明亮的圆月,时隐时现于树梢,整个林间时而明亮如同白昼,时而如笼轻纱薄雾。忽闻耳边呼呼有声,时疾时徐,便似刚才功中所闻之声,寻声侧目,只见罗道长凝神屏息,姿态悠然,身手俱柔,穿云引风般演习着一套拳法。
这眼前之景,与那功中之景,一快一慢,分明是两个不同境界,定非相同之人?那蓝衣道人便不是罗道长?
雪儿迫不及待地向罗道长讲述了刚才功中所见,面露惊异之色。
道长脸上仍是布置着一惯平静的表情:“气贯奇经八脉,会生幻景;待入佳境,会生真景。亦真亦幻,亦幻亦真,随之自来,任之自去,勿喜于心,勿扰思绪,切勿当真,更勿沉迷!”
雪儿仍是疑惑不解:“如果是真,为什么我明明躺在地上,却看到自己起身打拳?”
道长略露笑意。“随着入静程度加深,五官活动已不活跃,感知也便谈不上准确,此时人脑中呈现的景象,有真实影像但会渐少,也有幻影却会渐多,因为内气会抑制神经系统活动,可降低其活跃度使其无法正常工作,自然会使幻觉滋生,但这幻觉是基于神经系统的残留感觉而产生,触感为真,所以幻影如真。”
雪儿仍是纳闷:“如果是幻,为什么体内气动与比划动作一致?”
道长扫视雪儿,双眸深邃悠远,如星光闪烁。“你体内气动并非幻觉,那是真景实感。内气流转有其固有方向和规律,身体松静,便能清晰地体感到气行,内气奔流于肢体,四肢虽是未动,但意随气动,却感觉形体似乎有动,且与气动同步。”
雪儿听得晕晕糊糊,满脸不解,罗道长轻撩道袍,退后几步:“站着别动,全身放松”。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