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1 / 2)

永山茶场的名气大,也在三天时间内招足了工人,没有一个是女的。

其他茶场相应只招到了大半数或小半数,并非边城男的少。

主要原因男的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一家人一年的庄稼就靠男的来完成。

如果都跑到茶场上班,来年不饿肚才怪,加之边城历史以来就女多男少。

所以,许多男人不愿轻举老脸。

名优集团的总经理张明荣每天都在接待前来诉苦衷的茶场场长,苦于职权不高,控制不了边城大起大落的演变,深深地为这些茶农心急心慌。

他是农村爬出来的国家干部,很理解这些趴在最底层的平头百姓。

他惟一能帮的,就是待茶叶上市场后抬一抬名茶价格,其特许通告证也还没弄到手。

这样,名优集团还是与空架子或地下组织一样。

边城劳动公司与广东劳工公司的合作可谓是天衣无缝,连续不停地在边城洗刷了几个来回的女工后。

见确无人员可招了,才收手点起了手中的钞票。

“这个月的奖金,可就多啦!你的五十元!他的八十元!他的三十!”

、工人们就要集体退场

春分节到来,阿爸正式宣布开场采茶。

如果是往年,江浙一带的茶叶商人已经在边城各茶场守候了。

今年就大不一样,一切都死一般沉寂,老少工人在茶场园采茶。

阿爸看着心烦,老的手脚不灵便,在茶蓬里转不过身,采一方的茶叶就走。

指定教好怎样采的,但总是抓一把捞一把。

像扯草塞筐,塞住就算数似的。

小的工人有些还没有茶蓬高,伸手采茶叶就像要伸手摘天上的星星一样,吃力不讨好。

好不容易才采到,等摘下鲜叶来时,背上的背筐又翻了个底朝天。

装好的茶叶,又倒在了茶地里。

一旦收工,老年妇女就穿针引线干她们的本内事,小的就捉迷藏。

“这哪里像个茶叶制造厂?”

阿爸摇头甩脑地说。

制茶的男丁比较正常,按阿爸的指挥在工艺锅里制名茶,技术工跑光了。

阿爸的首要任务,是重新培养技术人员,由新手学着制出的名茶就不名了。

张明荣在门市部前率先挂出假收茶招牌:龙井茶120元/斤,碧螺春80元/斤,竹叶青70元/斤,峨蕊90元/斤。

开场了的茶场,见其他收购站没动静,只好按旧办法,送去名优集团变相存放。

一周多时间,各收购站见往年的形势又回头了,不得已,跟着开出相等的或稍高一点的价格收购。

趋向性地平衡了一下茶叶市场,但各个茶场的总产量依然下降。

待汉今的茶场开场采茶时,更是花样百出。

男工人们有抽烟喝酒的,有打牌赌钱钻桌子的。

只要见哪一堆茶叶长得好、鲜叶多,就争先恐后地去抢着采摘。

没有秩序,一百多名工人在茶园里四处飞奔。

都是男的,汉今管不住,骂狠了,工人们就要集体退场。

边城人好像是在一个年头的工夫,全部变了人样,无法管制就随便。

汉今闷头只顾制茶,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位自称是沐川县城的茶叶商人解救了汉今的燃眉之急。

“我叫吴正军,认识我的人都管我叫吴老五,前年在你阿爸手里购过三百多斤炒青茶。”

汉今忙泡了杯茶来放在桌上,招待这名不速来客。

“哪里人?”

吴正军年纪不出三十五岁,耳腮边长着一个黑痣。

痣上掉着几根寸把长的毛,脸上像是抹了层风水油。

“沐川人,做了十年的茶叶生意,南京开了个茶叶店,沐川县城里开了两个茶庄,这三个茶叶店是我的窗口,真正的生意从不上门面做。”

汉今叫苦连天一阵子,吴正军说:“我是打听来你这儿看情况的,边城城里的茶叶质量太差,加上无法出境,我就没有打算买,从这座山脚下经过准备去五指山茶场看看情况,车上就有人说这儿有茶叶,我就来了。不知你的质量和出入境如何?”

汉今要了吴正军的身份证来看后,问:“现金交易,我全送到新市镇车站行不?”

吴正军说:“我是个体户,不现金交易难道还要开支票不成?”

汉今去抓来几个茶叶样,让吴正军看。

“太粗糙了,还有好的吗?”

“我的人手不是采茶的料,只有这样的茶叶。”

“咋不请女工人?”

“都跑光了!”

“跑光了?那里?”

“广东!”

“操,那地方,去卖肉吧?”

“谁知道。”

“百分百。”

、垄断汉今的茶叶

“这些女人,蠢到这种地步,我三个妹妹,没一个到处乱跑。”

吴正军说完,过一会儿突然说:“如果我帮你请女工来,你把茶叶制好点,全部卖给我可以不?”

汉今笑了:“你自己都在说不赞成女青年乱跑,又帮我请女工来,不是自相矛盾吗?”

吴正军说:“不,你这个地方距我们沐川近,反而离边城还远点,工人工资只要你计算合适,我保证能请到你所需要的工人。”

汉今半信半疑地说:“帮我请人工,要求就细说一下吧!”

吴正军说:“第一,你的名茶一斤不少卖给我,按质论价,我收一斤付一斤的钱;第二,我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茶叶,你应该帮我制出来,我不会无理取闹,不会让你制些根本无法制的茶;第三,按沐川县茶叶市场价,每斤少五元。认为可以不?”

汉今心想:“你这不就成了我是生产人你是销售人了吗?”

嘴里却说:“这样,你把工人请来,再谈让价的事。”

吴正军说:“不,先说断,后不乱。如果愿意让价,我在年底前可一次性支付两万元,供你第二年的预备款,搞冬季茶园管理。”

吴正军是在摆谈中,瞬间发觉可以垄断汉今的茶叶销售。

才在这里发挥出生意人的灵气,快马加鞭策动汉今败下阵去。

而汉今意识到,在危难之际,不走这条路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