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章(1 / 2)

汉水与天山被隔离,我们可以不以为然。

排除大江南北,排除故事中的水份,才会知道花鸟是一群尘埃。

人们与我们分别站在尘埃的周围,想要划清一切距离。

划清了,才会走进生命。

不再是锄头,我是山村忘记的玩物。

回到成都的我,怎样才能找到自认为比较满意的工作呢?

九眼桥劳务市场去站排排有点丢人,再说那儿找到的工作一般都是下苦力。

我只在九眼桥溜达了一圈,便转回去柿子巷人才市场。

招工的单位多,却都要拿得出专业技能或大中专以上的文凭。

再次遇到高不可攀,低不愿就的我,最后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

事情果终如愿,见老同学求情找活。

都很乐意地施展了老成都的关系能力,在同学间转几道竹根亲的伯父的老表的老舅子的女婿的表兄那儿,谋到了一份四川省音像影碟店合同制职员的位,这个工作就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爱艺如命的人,都渴望在影碟店工作。

我来到府河路水巷子三十号,影碟店的总部报到。

“经理,杨光明,叫杨哥。”

杨光明正在守着电脑玩电子游戏,没胡子的嘴和豆角眼睛,随时都像是刚起床没洗脸的人。

别人还没醒,他却先起来了。

笔挺的西装,将他的高个身材衬托得犹如商场衣服专卖部的模特儿。

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电烫斗的修整。

小平头让他本来就少的头发,显得与光头没什么两样。

握住我的手说:“本影碟店大有前途,你就大展你的身手!”

阳光明对在旁边登记碟名的少妇向我介绍:“她是赵初美,叫赵姐,我的内当家。”

我微笑着点头喊了一声“赵姐好”。

赵初美是高度的近视眼,头发是少有的黑,像是进了染房似的。

笑起来的白牙齿中间,出现了一个小黑洞,说话老是管不住发音的质量,红脸蛋分外惹人注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高原上下嫁成都来的,其身材可用婀娜多姿来形容。

隔壁分理影碟的职员听说来了一位新战友,纷纷挤到经理室来看。

职员只有五名,三男二女,清一色的寡公子或寡母子,我主动上前握手问好。

田大青的鼻尖上老爱悬挂一两颗汗珠子,手帕成了他不离手的破坏汗珠子的工具。

笑脸使他的尖下巴变得宽裕了许多,他是职员中个子最高的。

当然,比起经理来,再高也得要注意矮一个耳门头。

方蛟的鼻梁上架着一副二十年代的圆眼镜,一边倒的发型原本就是解放前的掌柜一般角色,脸型跟他的眼镜子一样的圆,只是他还不满十九岁,与奶油小生不相上下。

赵王兵是赵初美的舅子,一脸怒相外加头大脚短,十足的诞生时被大人忽视对他的包扎。

让他正是小伙子的当儿,却用背影告诉别人他已经像是八十多岁的老头子。

挤在门外看新奇的乔雁,穿起连衣裙随风飘扬。

宽皮大脸,合上她那从没紧束过的身材还算是一种漂亮。

奇怪的是她只戴了一只耳环,而且大到与肩平行接壤,我认为耳环是在同她的大眼睛宣战。

、影碟店内上班

布娃娃般的张笛,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让我一时忘记了自己身在成都。

张笛有一副众多男人追寻的鹅蛋脸,看人的眼睛不会采用上下左右。

而是直不溜地选择男人的耳朵来看。

她个子不高,一米六零,与我握手的时候,要迫使我忘掉其他所有的男人似的,手心如刚起灶的锅盔,软绵如烫。

这让我首次感觉到了漂亮女人的地位,有点不保。

完了之后,杨光明还说:“龙池书肆里的门市部还有两个职工,晚上回来再向你介绍。”

音像影碟店的职能是发行音像制品和各类文化教育书刊。

其职员的工作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在影库里分选碟子,包装各订户的书。

另一类是从事外务工作,专门去各大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发展订单业务,这类职员叫采编。

由于影碟刚从音像带转化出来,碟片市场空间查当大。

杨光明是四川地区碟片最大的代理开发商,对于音响带子,他说,那必将成为历史。

水巷子三十号是杨光明租三间老瓦房来做的办公地和影库。

又租了这个巷子一号院里的两间房来供职员吃食起居。

五号院子是杨光明自己的家,他本人可是把“海陆空”配齐了的。

影碟店里还有几家居民,他们与影碟店的关系特别要好,只要院门一关,就如同一家人。

我来的头一天,一姓高的太婆就不断地问些七七八八的事。

第二天上班时,我碰上高老太婆,正要喊,老太婆却说:“麻风!你上班啦?”

我笑到心里,算了:“上了年岁的人都是记不住名。”

哪知下午上班的时候,老太婆却又管我叫“伤风”。

乐得跟在身后的乔雁说:“你不要哪一天成了麻将和麻将里的东风南风哦!”

我大声对太婆说:“高婆婆,我不是麻风、伤风,是汉艳!”

可第三天早晨,高老太婆先是跟方蛟他们打了招呼。

见我来了,便含糊着思索回忆,之后叫:“重风!你上班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