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1 / 2)

有些茶场忍不住引诱,纷纷派人前来红村茶场讨教。

然而,来人还没进厂,就被阿爸的工人赶跑,使得阿爸的制茶工艺更加深不可测。

工人见茶场一开始,就亮出前途无量的信号。

干起活来也争先恐后,害怕自己的工分少了,得不到更多的钱。

阿爸也忙得只有中午才有睡觉的时间,他深知鲜叶产量的提高,是自己加大了肥料的投入。

往年鲜叶低产,是一年还见不到一颗肥料的结果。

乱整出来的茶叶,居然还被视为“精品”!

这个制茶的主题,开始杀了个边峰,偏偏让阿爸不自觉地有起了钱。

第二批五百斤“春分早”售出后,阿爸去银行还了贷款。

将余下的钱存了两万元,又购置了一些茶场所需的生产资料。

他代表全村人,首次享有两万元净资产的历史新天地!

一方面又冷静地观察自己的一些管理机制,回到茶场就通知开场员会。

宣布年底工人总工资,将不会低于一千块钱。

另外,工人在茶场做工,不准称为干活,要讲“上班”二字。

违者,开除出茶场。

工人们听了阿爸的话后,喜得睁不开小括号似的眼皮。

一年能挣一千块钱的好事,谁愿犯错误呢?

就这样,阿爸挑选了三名最可靠的工人出来帮助制茶。

又补招了八名新的固定茶员和一批零工,采摘茶叶不按等级制,而是一律采取必须采回自己认定的合格鲜叶。

否则就是违规,就有被洗刷出茶场的可能,工人们无不听从。

全村的人,这回才后悔不让孩子读书的后果。

都说阿爸当年一心要让几个子女读书,是件赚钱的好事情。

于是又纷纷送自家的孩子,到远村近邻的学校去读书。

阿爸打心眼里说:“现在才知道读书的好处啊,迟了!你们将永远走在我阿诺家族的身后,就凭我的汉今的初习言语,就够你们学上十几年。等你们赶上来时,我的孙子又快要上路啦!”

阿爸的得意相,随时都有意暴露在曾经斗过祖辈的那些人的面前。

只差点没说:“老子的阿爸是贵族,老子一样要当贵族。合理使用劳工,带动全寨子走向富裕,不算剥削。只要不犯国法,谁敢把我怎样?”

村长的家里有个女儿,在茶场上班。

回家时给村长谈起阿爸如何了得,引得村长又后悔又流口水。

有事无事都要去找阿爸摆上几句龙门阵,话中无不漏出对办一个村小学的话题。

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到别处读书的学生,回到自己的寨子来读。

其感动人心的叹息,打动了阿爸的一番计划。

、复原名门5

在厚实的脚板上抚摸光阴,感知生活的预言,都渴望粮草无穷无尽,不要眼睛和嘴就能诞生欢乐,让缥缈走远,让灯火成全黑土而变成粮食,变成一门高尚的成长艺术,像与不像是生存的总和—愿也罢,不愿也罢。

放下了教书工作的汉今,一头钻进了农技校的《土壤肥科学》、《有机化学》、《水土保持》、《农作物栽种》、《环境分析》之类的农学书籍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这些技能,并同全校学生上山下乡搞实验,对省上派来的两名专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好像这两名专家才是真正的“农民”一样,自己倒像成了种不来庄稼也种不好庄稼的非农业人员。

一天,当一名专家讲到“土地要进行优化组合,适合土壤成份而种该种的农作物,适合地域的环境发展各种经济作物”时,汉今举手要问问题,专家停下讲话,让汉今站起来。

汉今站起身沉着地问:“土地的优化组合,是不是人为的一种过程?而土壤的成份人能改变的吗?就我们边城的大部分土壤种经济作物也只能靠种茶叶,还能发展什么呢?”

汉今问完坐下后左右看了看,见老老少少的“同学们”都在笑他,讲台上的专家却没有笑,他说:“这几个问题问得不错,我要回答,土地的优化要分两种。一种是大量地投入人力物力,改坡地为梯田、改荒山为坡地、改阴山地为日照地、改瘦土为肥土。另一种优化组合就是选择性的,这种办法可以在短期内见成效,但不利长期耕种,因为只选择肥地、日照地来种植庄稼的办法是对有限耕地的再次浪费,粮食总产量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在这个贫困山区地方,必须发展改造土地的方法,才能收到长期的效果。至于土壤的成份虽然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类型,而水稻是不分酸碱土壤的一种普通农作物,边城县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都可以将玉米地改成水稻田,照此去干不出两年,全县人将改变长期吃玉米馍馍的历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