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祚看到自己的女儿与张文秀一起进门,很是吃惊,但也没有说什么。倒是沈云祚的夫人张氏却有些欣喜,抛开自己的女儿有“克夫”的因素,如果能攀上手握强兵张文秀,在这乱世中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了。虽然自己沈家是大明的死忠,跟大西势不两立,但现在作为飞虎军“阶小囚”,却有很大的自由,而且发现张文秀对大明也没有很大的敌意,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更何况他还是一个天主教徒,应该不会纳妾,如果自己女儿嫁给他,就不用跟其他女人争一个丈夫了。
张文秀在沈家呆了一会,马上就回去准备给张献忠上缴赋税。上缴多少,是个很棘手的问题。由于张献忠没有给自己一个上缴赋税的标准,上缴多了,对自己不利,上缴少了,惹老张不高兴。
最后,还是发挥民主的作用,自己的六大将、潘冶文和肖宏满手下的亲信,这些人都知道张文秀的想法,就是既不让张献忠怀疑自己跟他二心,又能尽量少上缴一些,毕竟少缴哪怕是一石粮食,也会多为自己养活一个人。
最后,张文秀考虑到大哥可望告诫过自己汪兆龄曾经在老张那里说过自己的坏话,决定还是多上缴一些,反正到秋天还有一季水稻,甚至冬天还有一季土豆。到时候张献忠对四川大部分地区都失去控制,对自己更是鞭长莫及,秋税自己算是要赖掉的,所以,现在就可以多交点给老张。
于是,上缴赋税有土豆两千万斤(十多万石),小麦五万石,羊一万只(大多是从罗倮人和西番那里换来的),四斤重的建昌大肥鸭三万只,德昌牛二十只,三斤重的雅鱼一百条,新鲜珍贵的鸡棕(鸡棕可是贡品啊)一百斤,另外,还有各色上市水果如荔枝、香蕉等数量不等,反正好的东西都会孝敬老张。
要说这鸡棕可真是好东西啊,本来凉山地区菌类就很多,而鸡棕为菌中之冠,曾经作为贡品上贡朝廷,真不知道从四川到北京是怎么保鲜的。鸡棕一般在五到八月(农历)出产,主要是在雨季的时候破土而出,而现在正是雨季。张文秀作为美食爱好者,当然不会错过,最近自己餐桌上经常有味道鲜美的鸡棕。
这份赋税清单,既有主要粮食,又有一些副食品,主要是是张文秀作为“儿子”来孝敬老张这个“老子”的。张文秀故意把赋税与孝敬混在一起,就是让张献忠不能追究自己在建昌到底有多少税收。
于是,从六月开始,吕庞等人的水师改成了民船从大渡河进岷江直通成都,把这些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成都。而张文秀也在润六月中旬到了成都述职。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近二十万石粮食和那些“珍贵”的贡品让张献忠满意,还是大哥可望他们在老张面前替自己美言,在离城十里的地方就有汪兆龄率领文官来迎接抚南王,这让张文秀有些受宠若惊。
汪兆龄一路上不断对张文秀歌功颂德,说老万岁对能交上近二十万石粮食非常高兴,对那些珍贵的副食品也是赞不绝口,说老三会办事。现在,由于大西自去年控制四川大部后,由于各地叛乱不断,农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现在大西五十万大军(包含家眷)已经粮食不济,就算都江堰灌区的州县水稻收获后粮食还是不够的。所以当张文秀的近二十万石粮食运来成都,可乐坏了老张,这可是五十万士兵两个月的口粮啊。并且,成都附近种植水稻比较多,而小麦却很少。现在张文秀运来五万石小麦,对于那些从陕西山西的老兵将领来说可是福音,能吃到面食,非常开心。
对于汪兆龄的马屁,张文秀是有抵抗力的。因为汪兆龄在历史上太臭名昭著了,很多伪书说“张献忠屠四川”,都认为是汪兆龄在旁边推波助澜。再加上,大哥可望四月在叙州就告诉自己汪兆龄在老张面前说自己坏话,而且自己跟汪兆龄在张献忠手下相处了一段时间,对他的为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一回到大西朝堂,张文秀发现文官少了一大半,而且右丞相严锡命也不见了,不会是挂了吧?老四能奇说是因为严锡命家宅建得太富丽堂皇,被老张认为逾制。老张就把他一家给杀了。至于少了那么多文官,也是被张献忠借故杀了。这些文官很多是在六月初东平王可望从泸州回成都的时候,自发到郊外去迎接可望凯旋的,因为他们知道老张没有亲生儿子,可望为四大养子中年龄最大最受老张看重的,隐然是太子了,所以都要去巴结可望。
当时,张献忠正在筹备粮饷准备去收复重庆,但王国宁却说:“如今夏税虽然刚征收过,但国库空空,除抵拨预征者外,还不够文官俸禄和官府开销。军费仍需在民间征取。”
老张怒道:“没有粮,老子有钱,用钱去买。”
“老万岁息怒,如今成都市场上还能买到粮食。只是这钱从何而来。库存已经快空了,官俸开支是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