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第六十三节 四面受敌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西明> 第六十三节 四面受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节 四面受敌(1 / 2)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进行土改的时候来,而且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受到攻击,张文秀实在想不通。但现在不是追究原因的时候了,而是怎么化解这场危机,保卫新兴的建昌政权。

首先是北方,雅州西北的天全正副土司高跻泰和杨之明反了,攻击张文秀册封的灵山土司高克礼,把高克礼和杨之乔兄弟赶出了灵山,兵锋直指芦山和名山;其次是西方,困守荣经小关山的曹勋也不甘寂寞,冲下山来,正在与驻守小关山下的飞虎军缠斗;越西县东面马湖府境内的罗倮人头目脚备攻破刚刚投靠飞虎军的平夷堡,已经突入了越西县境内;南面,云南参将李大贽攻入了会川县,正在围攻原会理卫所今会川县城(城墙还没有扩建)。

张文秀四面受敌,其实有三面跟王应熊有关,只有南面是跟沐天波有关系。

王应熊,字非熊,万历四十一年进士,重庆人,那个在六月分在重庆被张献忠杀了的巨富乡绅王应熙就是他的亲弟弟。在崇祯年间因凤阳被贼军攻陷受到牵连而罢职,崇祯十五年崇祯招他入朝,刚到北京却被御史阻挠,崇祯仅赐他一条金带,仍命他回家养老。正在其回家途中,闻北京陷落,南京立福王登极,张献忠封锁夔门、围攻重庆,只得南下南京。

南京首辅马士英不喜欢这个老前辈,不想他在朝中任职,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请拜王应熊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四川、云南、贵州、湖广四省军务,赐尚方宝剑专办征讨张献忠,将他排挤出南京。

头衔一大堆,官职更是高的吓人,可惜没有一兵一卒,只有许多空札,马士英其实就是让王应熊到四川去送死。

王应熊八月二十八日受命,前往四川。当时全川只有遵义府由他的老熟人王祥驻守,奉明朝号令。这王祥,早年乃是王应熊的苍头(即奴仆),受王应熊提携,现在官至参将。于是王应熊前往遵义府,号召明朝遗民其兵围剿张献忠。

遵义府原是播州土司之地,万历年间土司杨应龙叛,剿灭后改土归流,改置遵义府,领一州四县,北有娄山关,南有乌江关,皆当川黔要道,中间还有海龙囤,号称天险。此外重关四塞,要隘繁多,并且地处川东南,故张献忠没有攻占遵义府。于是川中明朝遗老遗少都来遵义避难。文官有樊一蘅、万年策、郑逢元、刘泌、张一甲等,武官有侯天锡、马应试、余朝宗、莫宗文、张登贵、王启等,但武官都没兵马,只有家丁,散居各县,苟且偷生。

现在朝廷派王督师来遵义,文武官员都有了主心骨,纷纷来拜见督师,纷纷建言恢复。又有南京御史米寿图被排挤出京任为四川巡按带着督粮道俞思旬、提学道王芝瑞等官员纷纷赶来。一时遵义冠盖云集,一片恢剿之声。这时,杨展也已赶到。

杨展在成都被俘后从锦江从锦江泅水逃生后,一路狂奔至新津,招集人马准备恢复,但没几天张定国派兵来占新津县城,杨展带兵逃走,奔向叙州(今宜宾),但叙州已被大西占领,手下的士兵逃亡大半。杨展无法,只好窜入永宁卫,听说王督师在遵义,于是从永宁卫进驻赤水卫,将营务交给儿子憬新照料,自己到遵义叩谒王督师。

王督师于是于十月二十八日大集文武,登坛誓师。印发檄文一万张,传递全川各州县,号召义旅。这篇檄文是:

“大明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赐尚方宝剑,总督四川、云南、贵州、湖广军务,准便宜行事王,为檄谕事:昔我太祖高皇帝,手挽三辰之轴,尽扫腥膳;身钟二擢之英,统一寰宇。历年二百八纪,传统一十五朝。养士酬贤,缙绅悉蒙殊宠。食毛践土,兆庶久沐皇仁。先皇帝政始珠,普天下载颂英明;志切拯饥,十七年来未遑旰食。不图运遭阳九,盗弄湟池,焰逼神京,腥流宫寝。三灵共偾,万姓同仇。今上神宗嫡裔,起自大藩,受南都众臣推戴,建号弘光,率九州义民以讨贼。宏谟益备,俨如孝庙之孝思;孔武维扬,克绳世祖之祖武。本督承累朝之殊遇,义在鞠躬;受大命于艰危,情切讨贼。巴蜀乃桑梓之乡,闯献为狼狈之逆。井络未靖,则关陇之贼------

须至檄者,递送存陷各州县,毋违。

大明崇祯十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张献忠进入四川之初,当时北京陷落,官绅都认为明朝已亡,与弑君的李闯相比,张献忠还算可以接受,于是纷纷投降或者躲进深山。然而,现在听闻南京福王当了皇帝,大明并未亡,王督师衔朝命恢剿,于是纷纷起叛,号召亲邻子弟故吏门生纷纷而起,逐杀大西朝官吏,响应王督师。

于是,川中两三个月的平静被打破,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川人的悲剧就此拉开帷幕。

从十一月中旬开始,各地叛乱多如牛毛,各股反对大西朝的势力,或据一寨,或占一山,或占一城,多者数万人,少者数百人。这些叛乱大多是前明故官在籍者和缙绅倡首,族人亲戚门生附和,全是乌合之众,既无衣甲,兵刃不利,更无将领调度,一心盼望王督师率大军前来,但王督师也是个光杆司令,根本就没有兵,因此各路叛军大多很快被大西军剿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