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张文秀誓师,从团风洲浮水渡江,进攻武昌县。张文秀的人马作为先头部队,由王复臣的水师运送。张文秀一是因为没什么马匹,二是因为自己的士兵都会游泳(飞虎军大都是麻城人,麻城地处长江沿岸,大多会游泳,少部分不会游泳的都已在训练中学会),所以自荐为水军,作前军渡江进攻武昌县。张献忠率老营驻扎在鸭蛋洲,等张文秀把武昌县占领后,扫清江对岸的残敌,然后再带大部队渡江进攻武昌城。
张文秀看现在的长江,比后世的长江水面要宽得多,水也很干净,不象后世长江水面上特别是靠近岸边的水面上垃圾成堆。看到清澈而奔腾不熄的长江水,张文秀真想赋诗一首,正在脑中收集苏轼的赤壁,就听身边响起临江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张文秀回头一看,原来是夏崇伟,看到张文秀回头望他,嘿然一笑道:“在下看到着波涛大江,心中颇为感慨,想到杨慎的临江曲,顺口就念了出来,不想打断了少帅的思路,罪过罪过。”
现在长江汛期刚刚开始,所以江水还不是非常湍急,对于自己的飞虎军当然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自己身边的几个文士幕僚除了夏崇伟,其余如王明远、杨思奇等有些不是适,看来明代文人的身体素质真的很差,可笑他们还自以为是,认为自己胸中自有百万兵。
张文秀忙笑道:“不怪不怪,想不到夏先生身体还很好呢,不象那些文人弱不禁风。”
夏崇伟忙道“让少帅笑话了,属下年幼时家境不好,家严节衣缩食供我读书,在下一边读书一边要帮家里种田,所以身体还行。在我二十二岁考中秀才后,家严操劳过度去世,只好去做点小生意,捐了个监生,做过几任小吏,结果现在碰到了少帅。”
“我与夏先生相反,你是先苦后甜,而我小时侯家里衣食无忧,后陕西大乱,全家被杀,我逃了出来,十岁时被义父收养,从此做贼了,哈哈。不说这么多了,这首临江曲感觉有些不是那么的高昂,与我飞虎军气势如哄的士气不是很相配啊。”
渡江后本以为会有一个抢滩战役,结果张文秀到了对岸后,发现根本就没有敌军在沿岸布防,甚至方圆数十里都没什么人烟,让自己大感意外。既然对方不设防,自己也就不客气,中午自己全军渡江完成后,张文秀先派探马去武昌县城刺探军情,然后让自己的四千人马列队前进,急行军争取下午就攻下武昌县城。结果一会儿探马回报,武昌县城人马稀少,士兵的士气好象也不高。
于是张文秀令全军加速前进,先把县城给他围起来,给县城一个震慑,争取让它不战而降,就算不成功,也要锻炼自己飞虎军的士气。
到了县城外面,张文秀不等攻城器械运到,指挥人马围城,并向城内发出最后通牒,限守城官兵一个时辰内出城投降,否则等时辰一过,城破后全体官兵一律斩杀。随后,张文秀留一大队指挥士兵在城外操练起来了,给城内官兵以强大的压力。
这武昌县本就是个小县城,城墙也不高大,因为地处长江以南,而流贼基本都是活动在长江以北,所以城防更是差劲,驻城官兵才千人。官兵们看到县城被围,城外还有敌军士兵在自己眼皮底下杀气腾腾的操练,再加上攻城器械不断运来,终于崩溃了,出城投降了。
到了傍晚,张文秀与王复臣控制了全县城,并让人给张献忠送信,说已攻克武昌县城。晚上,张文秀设宴给已投降的知县和守城官压惊,并让他们照常治理武昌县,一切不变。至于守城的官兵,直接纳入自己麾下,打散分到各个大队。
接下来的几天,张文秀自己派兵到处巡视,遇有明军就剿杀,而王复臣则带着他的简易战船和渔舟不停的从对岸运兵过来。由于渡江过来的人马越来越多,张文秀指挥大队人马前进到华容镇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