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晋三分赵魏韩,墨翟碎木止干戈;
商鞅变法先立木,孙膑减灶戏庞涓;
苏秦腰胯六国印,张仪巧舌立连横。
强晋三分赵魏韩;
三家分晋
春秋末年,晋国实际大权由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四家大夫把持,其中智伯瑶势力最大。为了壮大势力,智伯瑶借国君的名义要求另外三家每人交出一百里土地。赵襄子不肯交出土地。智伯瑶便命令魏、韩两家带兵与他一起讨伐赵襄子。赵襄子退守晋阳。三家攻了两年也没有攻下,智伯瑶便将晋水引入城中。看到大水淹城,智伯瑶认为可以静待城破之日。哪知当夜智家的军营突遇水淹,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原来他们已暗中达成了同盟。智家的士兵促不及防,全军覆灭,智伯瑶也被擒住杀死。三家趁势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又派使者晋见周王请封。周王便将他们封为诸侯,从此晋国灭亡了,变成了韩、赵、魏三国。后人将此作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墨翟碎木胜公输,
墨子止攻
墨子名翟,是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一次墨子听说楚国因为有了公输般(又名鲁班,传说伟木工之祖)制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急忙赶往楚国,希望能够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认为有公输般互助,攻打宋国易如反掌,不愿听从墨子的劝告。墨子见状,便解下腰带放到地上,有让人寻来碎木块,与公输般演习攻守城。公输般用尽了办法也没有能够攻破城池,便说:“虽然我没有办法破城,但是我有办法让你的方法失效。”墨子知道他是想杀害自己赢得战争,便笑着说:“我已经派了三百名弟子去帮宋国守城。你的方法对我没有作用。”楚王见状,只得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等观点,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孙膑减灶戏庞涓;
孙庞斗智
孙膑,战国时的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孙膑年轻时跟随老师鬼谷子学艺,有一个名叫庞涓的同学。后来庞涓到了魏国作了将军。因为嫉妒孙膑的才能,便用计将孙膑骗到魏国,又陷害他。孙膑受了膑刑(去膝盖骨),为了躲过庞涓的陷害,便装疯卖傻。后来孙膑几经周折,后被齐国的使者秘密接回。齐威王任命孙膑为齐国的军师。后来庞涓带兵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孙膑作为军师没有将齐军带往赵国支援,而是命令军队偷袭魏国国都,迫使庞涓放弃攻打赵国,回军来救。后人称之为“围魏救赵”。孙膑又命齐军每日减少做饭的军灶。庞涓见了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便星夜兼程追赶齐军,结果在马陵道中了孙膑的埋伏。魏军全军覆没,庞涓也被乱箭射死。孙膑后来根据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一部《孙膑兵法》。
变法商鞅先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