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肉灌制品的黄金季。
既不需要考虑存放的保质问题,又可以忽略产品的保质期,再加上元旦和春节、元霄节的迭加,销售绝对是货真价实的“旺季”。
卖的好,自然就需要生产跟得上。
芬儿的出任生产部长,恰恰在生产最高峰的时候。
往年的这个时候,会从四川源源不断地成批运来冻肉,原因很简单:四川的冻肉,都经过严格的分类加工,而且价格、远低于地产猪肉……
今年不同,各个库里的四川猪肉、只出不进。
而以往不那么受到重视的地产猪肉加工区,保管员已经先后派出数批人员去“联系”,准备大规模“收购”和“储存”地产猪肉。
牛肉、也呈现出“只出不进”的现象。
几个外租的冷库,已经基本腾空。带着车间工人去冷库提肉的时候,芬儿不断听到工人们的议论:“今年怎么不进肉啦?”
那一句“是不是不打算干了”,开始听起来是玩笑、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起来并不是不存在可能……
“芬儿,安排一下、从车间抽出能够抽出的所有‘男人’,卸肉。”
保管员的声音,让芬儿有些振奋:终于进肉了。
车间的男工本来就是“少数民族”,自然当仁不让、有一头儿算一头儿,全部出动。芬儿自己安排一下车间的事儿,也急如星火地赶出来,想看看进来多少肉、都是什么质量的肉,放在哪里――
非常失望,芬儿一眼望去、全是些编织袋子,大的大、小的小。
显然,不是四川肉、而是地产的“破烂肉”。
即使是地产的猪肉,如果是能够拿出手的肉、也会分一分等级,也要基本五十斤一箱或是一袋,象眼前的这种根据袋子大小来决定肉多少,一看就知道是“不入流”的那些“破烂肉”。
“些个死猫烂狗儿,怎么使呀?”
芬儿远远站住,顺口说道。
这是鸿远公司工人最常说的话,因为四川的肉、分等级而且是等量包装,基本不用太细选,就是做火腿、都可以砍砍剁剁,就投入滚揉罐。地产肉、精肉还可以,“破烂肉”、连皮带油,什么都有,选起来、自然费时费力……
“不许胡说。”
现在,在鸿远公司、如此严厉口气对芬儿说话的只有保管员。
“不许胡说,你得注意自己的身份,你都乱说、工人还不把房盖儿抬起来?”保管员站在芬儿的身边:“再说,这些肉、不用,你叨咕什么?”
“不用?”芬儿不明白:“不用,放在小库儿干什么?”
鸿远公司的小库、是自建的第一个冷库,因为当时的资金和规模限制,大概也就是二十吨左右的储存能力,基本是“倒短儿”、储藏在其他自建或是租用的冷库的肉,在使用前、成批的“倒回来”,存在在小库儿,通常情况下,也就是三天五天、就拉进缓化间……
芬儿不解,“破烂肉”进小库、好象记忆里并不多见。
“集中起来,凑够一车、再往大库倒……”
保管员的解释,让芬儿更加疑惑。平时鸿远公司不是没有收过、用过“破烂肉”,但那是随收随用、做的是粉肠肉肠之类的低档产品,顶多三、五千斤,根本没有过“储存”的时候,更不用说还要“往大库倒”。不用走近,那些掉出来的成坨儿的肉,一眼就看出来、二号肉都算不上,存多了、怎么“消化”。
“芬儿,你好象对我说过、在大岗上见过小隋是不是?”
保管员显然有别的事情,芬儿也不好再问什么――
“是我老公、去大岗找短工的时候,看到过小隋。”芬儿不知道保管员为什么会突然提起小隋,这个大个子、芬儿可是没有什么好印象。
“知道他现在住在哪儿?”保管员一定要知道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