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还是从他的诀别诗开始的,之前对他一无所知,也无兴趣,一次偶读,突然被其中的诗句吸引.本人犹爱词,而李煜的词写得亦颇有味道,便反复吟诵,逐渐产生对他本人的好奇,最近上此选修课,复又被老师的幽默讲课风格勾起了对李煜的怀念.犹记得前些年有一首歌叫做《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好儿郎浑身是胆,壮志豪情四海远名扬,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西边黄河流,来啊来个酒啊,不醉不罢休,愁情烦事别放心头!”短短几何春秋,千里江河,万里陆川,沦落他人手,他是英雄么?他豪情壮志么?难道他的诗词里萦绕的只有风情万种,牵挂的只是细水长流?当赵匡胤的金戈铁马碾碎南唐山河的时候,后主李煜把酒言欢的醉生梦死,似乎就像陈年老酒里发酵的细菌还沉浸着温存,当浩浩河山在他吟诗作赋般的“治国”之下荡然无存的时候,我不禁要问,纵情恣意的李煜等的不就是这一天么?不爱江山爱美人,犹抱环肥燕瘦!在天下人看来,他不过是四海名扬的昏君,恐怕同情他的也只有那些摆弄风月,吟诗作赋的文人骚客了!或许他们同情的也仅仅是他残留的几首诗词呢!都说治国武为先,文为辅国。打天下不都是那些骑在马背上的枭雄么?文人为官,仅辅君治国耳。然一文弱书儒,却坐在金銮宝座上,舞文弄墨,寄情风月,则天下苍生,芸芸性命将何去何从?然而换个角度看待他,我们能埋怨他么?一个不愿为君的诗人作了皇帝,一个成了皇帝的诗人却整天想着写诗,那么社稷何在?民生何在?对他而言,似乎没有“江山”这个概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许有的人只愿以诗做伴,把酒言欢,游走于形色山水,徘徊在觥筹交错,何乐而不为?为什么又要逼迫一个人治国呢?这究竟是谁之过吁?这究竟是天意?还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抑或是历史的一个误会?我同情他的遭遇,假如我当初报志愿是父母逼迫的话,那么我现在在大学肯定是科科红灯,门门挂彩,道理很简单,因为我是被迫的,我的生活被他人无理取闹地强加了负担,所以我的生活会一片混沌狼籍。幸好父母民主,但本人不才,也只有继续在工科堆里瞎混啦!且不论他昏庸无道丢失江山,把酒言欢趣逗宫妃……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每个为君的嗜好,丢不丢江山都是迟早的事,短则几日,长则百年,大概这就是历史,历史给进步的社会一次又一次教训,让社会再进步,历史给进步的人类一次又一次教训,让人类变得更加聪明开化,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人似乎渺小的有如一颗尘土,即而灰飞烟灭.李煜的一生短暂有如流星闪烁,转瞬即逝,渺小中不留一丝遐想的余地,遗忘在苍穹里!每当后人再翻阅历史,旧事重提时,我们作为一个对历史的兴趣者,更多的还是了解前因后果,至于那些功过,对于我们后人来说只有警戒,我们也没有谴责和埋怨的必要,因为它就是历史!春水意将向东流,过往云烟,对于李煜,我个人认为,从皇帝的角度来解读他已没有任何意义,站在一个欣赏诗词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收获很多.诗人毕竟是诗人,骨子里渗透的分明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朦胧雅致;身体里流淌的依旧还是情意绵绵,涛声依旧的浪漫主义,何不让我们捋捋心思,静静地品味于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