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了,贫道关于此书的思路一直无法打开,只好先用自己以前的文章暂时代替章节更新。贫道会积极开动大脑,博彩众大神的精华,以打开思路的,保证完本。
古剑·菊花·酒
原道人
古剑
古剑,有绝世之锋,有屠龙之术,精光可射天地,长鸣敢比雷霆。惜十之八九总被裹以美革,饰于架上,压于匣底,甚或埋没于尘埃弃置于山海,久而锈披,满面苍苔。然任锈斑何等厚重也蚀不去我藏玉之胆,凭人世几番沧海桑田也磨不掉我流云潜锋,但有一日得逢琢玉之手,即烁耀精芒挥决浮云横扫六合。
古剑,乃激浊扬清之道也。古有黄帝挥之斩蚩尤,合炎黄,定天下,开文明;吴有专诸藏之刺王僚,牺自身,成阖闾,霸春秋;秦有刘邦拔之斩白蛇,起沛县,法三章,围垓下,兴汉室。越有勾践可灭吴,汉武八服镇五岳,刘秀秀霸诛王莽,曹操孟德定中原,诗仙太白青城传,稼轩长铗以击天。而集古剑道之大成者当是文天祥。
文天祥生逢乱世,入仕后临危受命,于南宋覆灭在即之际以文弱之躯率义军抗元,凭弱抗强,屡败屡战,威震蒙古十万铁骑。可惜生逢未世,南宋将灭大势已去,终因孤军难支寡不敌众而被俘,但他虽国亡身陷仍坚守民族气节誓死不降。在四年的囹圄生涯中,他经受了常人难忍的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坚拒了上至皇帝下至亲友的利诱劝降,忍受了妻女为奴的割心之痛,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三月拒绝了元世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亲口承诺,慨然赴死,杀身成仁,其万古流芳的浩然正气,其永存汗青的赤胆丹心,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或为国为民或为理想为自由,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千载已逝,今日再次仰望先生,犹觉其如一把流光青虹的名剑,立起——光芒万丈,躺倒——万丈光芒!
菊花
菊花,有千姿百态的花朵,有姹紫嫣红的色彩,有清隽高雅的香气。可供观赏,可布置园林,可美化环境,可食,可酿,可饮,可药。它既有“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的娇柔妩媚,又有“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的孤标亮节;既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英雄豪气,又有“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的的不屈不挠。
菊花,为避浊隐清之道也。古往今来无数洁身自好的文人墨客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屈正则夕餐秋菊之落英;魏世祖奉食菊以长生;元微之遍植秋菊绕篱边;黄冲天报与桃花一处开;杨万里重菊花而鄙黄金;陆放翁收菊作枕;李清照以菊自比;郑思肖画菊独钟;蒲松龄爱菊成癖;张恨水书出买菊。而最能契合菊花隐逸之道最给体现菊花高风亮节者非陶渊明莫属。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他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他当然不肯与这个野心家同流合污。元兴三年,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起兵讨桓平叛。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并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刘裕称帝后的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陶渊明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功臣无辜,因私宠佞,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就辞职隐居。义熙元年,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此再未出仕。
陶渊明辞官归乡,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义熙四年,住地上京失火,迁至栗里,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即便如此他仍坚拒亲友劝其出仕的好意。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不过,他的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出仕,仍被其婉拒。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却能固穷守节,即使饥寒危及生命也不能使失节合污。公元427年,陶渊明在饥病交迫中与世长辞,终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