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眼有些迷离的王博,逐渐从思考中走了出来。
……
数据已经分析完成,被打印成几页表格。要知道,在基因dna分析中,业界一般认为一个人的dna代码同另一个人的dna代码约有10%的不同之处。
“咦!”,只扫了一眼,王博就已经发现了不同之处。
与标准的dna图谱对照,自己的dna差异率竟然达到了20%左右。王博不由对这个数据产生了怀疑,差异率过大,莫非自己搞错了?
犹豫片刻,王博又重新抽取了自己的血样,开始了又一次的分析。
……
王博实验的目的,是想找到支持自己课题理论的关键数据。
要知道,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机制已成为学术界、思想界的公论。由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而王博所提出的观点太过惊世骇俗,“人是由猿进化而来”已经得到了学界普遍的认可,一些从猿到人的化石也间接证明了过渡物种的存在。可是,王博却认为到目前为止,仍缺乏关键的证据。尤其是人类从5000年前尧舜开始,似乎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如果用达而文的理论,这个用变异来解释,似乎太牵强了些。
而且,关键的分歧正在于是“物竞天择”中的“天”,到底是环境,还是更为先进的外星生命。
发展到如今,进化论已经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已经把生物进化可以分成了三个层次:微进化(生物群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种生成和大进化(从一个类型到另一个类型的跃变,比如从鱼类进化到两栖类)。
现代综合学说完美地解释了微进化和新种生成,并认为由微进化和新种生成的研究所得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大进化。但是一些生物学家对这个推论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生物大进化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机理。按照他们的观点,生物新类型的产生是在生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的结果。胚胎发育时的微小突变可以导致成体的巨大变化。最近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似乎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种基因的表达速度变慢,就会使鱼鳍变成肢足。
王博正是在大进化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认为胚胎发育时的突变与外星生命的介入有密切的关系。
而“龙”的起源则让王博找到了一丝希望,正是这微小的希望,支撑着自己走过了两年多的时光。
正是在5000年前尧舜时代,龙也开始出现的。传说中龙有许多现代飞行器的特征,比如可以飞,会喷火,有探照灯,机械臂等等。
一个设想变成现实,要靠理论和现实数据的支撑,否则就只能是一个空想。而目前,这些也正是王博所缺乏的。
王博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梦里,自己乘座“龙”,离开了地球,来到了广袤的宇宙。
……
猛的从梦中醒来,瞪大了眼睛,长喘了几口粗气,随即发现实验早就已经结束,数据分析的表格打印好,飘落在桌角。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眼睛,然后重新戴回。
这种实验两年来王博做了恐怕有上百次了,表面看来是想通过血液dna分析,对照已经公布的标准图谱,进行对比差异。
而王博真正的用意,却是想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寻找外星生命的痕迹。自己的论文认为,外星生命一定将自己的某种基因融入了地球人类,而随着几千年过去,大部分或许已经消失,可必定还会有少量的人会携带更多的外来基因。
数据显示差异度仍是百分之二十。王博有点吃惊,难道说自己的论文正好要靠自己的基因去证明不成?
看看手表,已经是上午10点。学校的生物实验室整个建筑在地下,通过了几道隔离门和繁杂的手续,王博终于又回到了阳光下。
轻轻摇了摇头,做几个扩胸的动作,王博决定还是先去趟图书馆。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