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1 / 2)

同的茶来陪,但是因为母亲睡眠不好,所以每天晚上只喝普洱。母亲喜欢在父亲喝茶的时候弹上一曲五弦琴,美名其曰有助于消化。父亲常跟小依说,当年,母亲就是在蜀中的泸沽湖边的一曲,让去采风的父亲怦然心动到如今。

母亲出身于蜀中的百年世家,家传悠久,不但整个家族自己聘请的启蒙老师,而且很多孩子不去公立学校,只在家族中的私学学习,直到高中或大学才会回去公立学校。母亲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都有涉猎,而其中尤以琴棋居了首位。小依的棋艺是母亲启蒙的,但后来受到父亲的影响,渐渐地也有了些大开大合的气势在里边。而古典乐器是母亲手把手教的,小依不喜五弦琴的忧郁,倒是独爱古筝的风雅与琵琶的妖娆。而吉他却是美国舍友四年来潜移默化教的。

小依陪父亲在藤椅上坐着喝茶,母亲宁静的侧脸,松散的盘起的长发,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拨弄着琴弦,怪不得父亲总喜欢把母亲入画。小依一直想成为母亲那样的人,然后找一个父亲这样的丈夫,四年前以为找到了,后来才发现竟连点边儿都不沾。

“小依,明天要不要去小蛮家看看?”一曲作罢,母亲走过来喝茶,微笑着问她。

“要去的,那丫头还托我带了东西回来,我也有东西要给叔叔阿姨。”

“好,那你明儿一早去了她家,回来我们一起去依云观还愿。”

相遇第五章巧遇

小镇的清晨云雾缭绕,微凉的空气让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早上起床,陪父亲推了十几分钟的云手,简单的吃了早饭,小依背起云隐镇特『色』的竹背篓往小蛮家走去。背篓中是小蛮给她父母带的北京特产和小依买的北美西洋参及一些小纪念品。年纪大了的人,总是更在意自己的身体。

小镇的居民都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母亲们的殷殷叮嘱,男人们的相约出去做农活,孩子们碰到熟识的小伙伴叽叽喳喳的吵闹着的欢笑声。在美国的时候,小依无数次的想念这样的场景。出了蜿蜿蜒蜒的里弄,还要再走上两个十字路口才能到小蛮的家。不自禁的又一次往右边转头,看向那间紧闭着大门的小院子。如今已经没有人租了,只是四年前···

小依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个周六,因为是高三,她正要去小蛮家找她一起复习功课。

“喂,小姑娘,就是你,你们这里有什么好玩儿的地方没有?”

小依转了转头,周围的小姑娘好像只有她一个。

“就是你,不用看了。”

终于确定说的是自己,只是,张婶家这个房子什么时候住进了人?

“您来这旅游?”对于陌生人,小依没有自来熟的热情,只有礼貌『性』的笑容,轻轻的抿了抿嘴。一个瘦高的男孩子交叉着两腿斜倚在漆红的大门上,阳光从他身后照过来,竟在他周围形成了一圈的光晕。眯了眯眼,这男孩子的肤『色』不是云隐镇男生那种黝黑的健康,而是白皙的让女生都会嫉妒。小依对人的穿着从没有那么的讲究,只是那天,可能是太阳的错吧,她不记得自己穿的什么衣服,却一直记得那米『色』的格子衬衫和一条浅蓝『色』的牛仔裤。

“嗯,昨儿刚来,听说你们这风景不错啊。这地儿可真难找。”一口地道的京城口音。

“往北走,到尽头往左拐,过了忘忧桥,顺着小路就可以往山上去了。山上有个依云寺,风景不错,求签也挺灵的,据说。”说完这些,小依客气的点了点头,转身走了。

夕阳的映照下,一个女孩梳着两个长长的麻花辫,背着布包,微微仰头看着被阳光照『射』着的男孩。刚去美国学西洋画的时候,小依经常想起这幅场景,想来应该是极美的。可惜了,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黑暗,那样的人竟有一天会说出那样的话。在他这儿彻底的贯彻了那句经典的“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哎呀,小依来了。快进来,快进来。给阿姨好好瞧瞧,哎呦,可想死阿姨了。快把东西放下。”小蛮的『性』格中百分之八十的乐观开朗随了顾妈妈,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感觉大大咧咧的乡下女子,力排顾家家长们的众议,顾小蛮,这个乡下人不重视的女孩子去京城念了大学。

“顾妈妈,顾爸爸好。小蛮让我给你们稍一些京城的特产。顾爸爸嗓子不好,所以就带了些西洋参回来给顾爸爸喝,那些蜂蜜也极为滋养,您两位常用点。”

“你这孩子,一个穷学生,回来就好,带什么东西。”顾爸爸为人憨厚,没有乡下男人的大男子主义,与顾妈妈是青梅竹马,长大后水到渠成的就走到了一起。

“嘿嘿,别人我不管的,可你俩和小蛮是必须的。小蛮让我跟你俩再三保证,她在京城真的挺好的。虽说工作累些,但天天过的充实,让你俩放心。我过些日子也去京城了,我俩又能凑一堆了···”

“哎,那就好,那就好。”顾爸爸搓了搓手。“听你爸说你要去c大念研究生了,好,好,读书有出息啊。能在家呆几天啊?”

“二十多天吧,9月开学,总得早去个一周准备准备。”

在顾家坐了一会便到了中午,顾妈妈留小依吃了中饭之后,还要拉着她说话。小依不得不告诉顾妈妈下午答应了妈妈要一起去依云寺还愿。顾妈妈才依依不舍的放了她回家。

相遇第六章巧遇(2)

依云寺,依云峰,是云隐镇的标志。这个小镇便是背靠着依云山建的。了空大师是依云寺的主持,寺中还有三五个小沙弥。因为云隐镇并不是个旅游城,也不是经济城,所以也只有小镇的居民会经常上山去祈祷,许愿。因为外人极难找到这个小小的,隐藏在依云山峰顶云雾缭绕的寺院,所以,更使得依云寺有了点点的仙气。

云依的名字便是从这依云山,依云寺而来。从山脚下到山顶只有一半的路程简单的铺了木栈道,而再往上走,因为湿气太重,便铺不了木栈道了,只有人们经常走出来的一条土路。小依还记得,当年,父亲还曾指着那曲折的小路跟小依说:“鲁迅先生有句话说的对啊,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此时的小依便挽着母亲慢慢的走在这条被人走得多了走出来的山路上。母亲说,当年,小依出国念书的第二天,一清早便上山许了愿,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归来。时间尚早,山上并没有什么人,偶尔的,草丛中突然窜出一只松鼠或是兔子,匆匆的跳开,倒是把人吓了一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