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蓍草
周怀山细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一个月前,周怀山和叶楚文接到开赴岐山抢救性发掘一座西周古墓时,张好古才被文管局调到他们所在的单位。周怀山看到调令和张好古的档案时,没怎么当一回事。像这种在考古界里调来调去的事情太多了,一是领导为了培养人材,让他们在不同的部门间熟悉业务;二是加强队伍的专业性,科学的分配人员配置等。周怀山看过张好古的档案,档案上很简单,只知道他现在从事的专业是“考古学测量”,负责记录和测量考古现场的一些数据。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平常却也十分重要,这为将来考古发掘后期的科研有着重大的影响。
不大一会,张好古在墓上方一路小跑的跑了下来,托了托厚重的眼镜趴在玉板的一角上仔细的看着什么,过了一会拿起一把小毛刷,轻轻的刷着浮土,露出了一件东西。看了一会不知不觉间看的入神。
叶楚文有些坐不住了,急忙走到了张好古面前。看着张好古看的入神,他也顺着张好古的眼神方向象下面的玉板一角望了过去。“咦,这是什么?”叶楚文惊奇的说,“老师,您过来看看,这儿…….这儿……这儿好像有根……草!”因为太兴奋的缘故,叶楚文此时说话的语调都变了,一改往日温温而雅荣辱不惊的神态。也为难他了,干了将近二十多年的考古工作,能参与发掘一座西周的大墓幸福的有如掉进蜜罐里的熊,还有幸目睹了一棵三千多年前的青草!
周怀山的跑到了张好古面前,蹲下身子仔细的看着。只见硕大的玉板上,有一棵青绿色的小草。看到眼前的这个景象,周怀山此时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力兴奋剂一般,心花怒放,喜形于色。小草静静的躺在玉板上,像是昨天刚刚被埋进去的一样,从外表上看,草的脉络清淅可见,叶片饱满、色泽鲜活。周怀山喃喃道:“奇迹呀,奇迹!三千多年前的草如此这般?不会是从上面不经意间落下来的吧!?”叶楚文头也没抬死死的盯着那株小草,接过话说道:“不会的老师,别说施工前我们用机械把青面的植被清理过,就算没清理干净,现在可以冬天,荒郊野外的到哪去找青草呀?”
周怀山肯定的看了看叶楚文,他的这个学生可以算是他的关门弟子。自己的一身学识,被叶楚文学的八九不离十。叶楚文很聪明,逻辑性和推理能力都很优秀,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不错,总体来说除了性格上有些缺陷外,他的这个弟子深受他的器重。想到这儿,周怀山有意想让叶楚文经历一下考古提取时的感觉,轻轻的说道:“楚文,准备一下器材,拍照记录后考古提取。”
叶楚文目露喜色。考古研究做了这么多年,各种随葬品也提取过不少了,不过像丝缂、棉布或是纸张这类易碎品却没有提取过。因为这类的物品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土蚀水泡,往往是考古中最难提取的一类物件。首先要在物品的周围喷酒抗氧剂,提取后马上闭封处理,送回研究所后冷藏或是恒温保存。但往往是在提取过程中的几分钟时间内,物品就可能氧化消失,至少要被损失掉百分之二十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在考古发现的物品鲜活亮丽,到了博物管后去怎么也看不出精美的原因了。叶楚文从未提取过这类易损物,更不要说是三千年前的植物了,这个惊喜真让他心里冒了个大泡。“好的老师,我这就准备。”叶楚文兴奋的回答让在一边默不作声的张好古脸色有些变化。
过了十几秒钟,叶楚文拿着工具正准备提取时,忽然听道:“等等!我想起来了,这是蓍草!不能提取!!!”张好古突然间说道!
周怀山和叶楚文心中一惊,定了定心神,“你说什么?好古,你再说一次,这是什么?”周怀山急迫的询问道。张好古从赵小军手里接过放大镜,仔细的对着青草看着,只见放大镜下,青草的边缘处呈现一行锯齿形状,未端呈绿黑色,上面宽的一面则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像是被人人为折断了一般,“没错,这是蓍草。”看完后,张好古淡淡的说了一句。
周怀山和叶楚文又惊又喜,周怀山做了一辈子考古了,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遇到这样的奇事。这可是在古书中才有记载的东西,今天能有幸亲眼目睹,怎么能不让他兴奋?“是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这般规格的墓室中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一株普通的小草!蓍草,这是蓍草呀楚文,你我还真是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