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蛙泳流派与我国的戏曲一样,博大精深,所以流派众多,追从的人也多。除了比较为人熟知的“波蛙”和“平蛙”外,就目前来看,泳池中还存在其他技术――感觉俄罗斯运动员(如slondnov)和澳大利亚运动员所采用的泳式,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波蛙”或“平蛙”了~~应该还吸收改进了一些其他技术……带着这些疑问,这几天一直在搜索,终于得到些让人‘茅塞顿开’的东西:
一、传统型蛙泳。
现代蛙泳技术流派之一。又称为正规蛙泳,泛指身体姿势平稳,划臂动作平而宽,臂与呼吸动作的配合和臂与腿动作的配合时机比较早,臂腿作用并重,配合协调紧凑,游速均匀的蛙泳姿势。它是海豚式蛙泳姿势问世以前在国际上流传时间最长的水面蛙泳姿势的总称,故名。在我国,比较典型的传统蛙泳为“平航式蛙泳”。
二、波浪式蛙泳
现代蛙泳技术流派之一。匈牙利人内吉是波浪式蛙泳的发明者。他认为,在波浪式蛙泳技术中,肩的动作轨迹是对称的波浪型。也就是说,波浪呈对称形起落,在呼吸后没有突然的下落。腿的动作也很关键,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配合上体的前冲,完成被阿本什克称为“猫扑”的动作。如果蹬腿太晚,双肩会然下沉,在原本应该对称的波浪上就会突然形成一个凹槽。传统蛙泳技术与波浪式蛙泳技术的区别就在于此。
技术要点:1、与传统蛙泳的“划水―蹬腿”配合节奏不同,波浪式蛙泳的配合节奏是“划水―前冲―蹬腿”。前冲是波浪式蛙泳的独特之处。它发生在划水和蹬腿之间;手和前臂正好在水平面上并与水面平行快速前伸。
2、划水和移臂的开始部分背部下凹;前冲时背部上拱。
3、波浪式蛙泳与传统蛙泳的显著区别在于,当身体持续向前滑行时,头和躯干上部离开了水面。身体最宽的部分―肩部提出了水面。此外,双肩拱起至几乎碰到耳朵,这些都有助于更好地保持身体的流线型。
4、前冲的动作好象运动员将自己的身体向前抛掷出去。巴罗曼认为背部的拱起有助于他在前冲中产生较大的推动力。
5、正确的蹬腿时机是极为关键的。当手臂前伸到3/4时开始蹬腿。蹬腿的方向是直接向后,没有向下的分力。
6、完整的动作周期中,为了节省能量,并保持身体的动量,髋部上下起伏的幅度很小。
三、美奥型蛙泳。
现代蛙泳技术流派之一。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以美国运动员亚斯特列姆斯基的技术动作为代表,并且在美,奥相继盛行,成为当时世界蛙泳技术新潮流,故名。它采用宽划臂和窄蹬腿,动作周期短,频率快,配合紧凑,打破了传统蛙泳以腿部动作为主要推进力来源的旧格局,而使世界纪录大幅度提高。
主要特点:1、划水时采用屈臂高肘技术,使前臂和手掌尽早向下,向后划水,对水面增长,划水效果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