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老师的第三个观点是:凶犯的原初目的就是谋杀,而并非是由于在抢劫过程中遭遇反抗而偶然演变成的误杀。
倘若此案一开始本是一起简单的抢劫案,后来因被害人的反抗才演变成杀人案,那么,作为抢劫案的案犯,他理应蒙面作案。可是,根据姚丽萍的供述,她清晰地看到了凶犯的容貌,警方甚至于根据她的供述而进行了模拟画像。
倘若凶犯的原初目的是抢劫财物,为什么他一定会蒙面作案呢?因为这儿的环境特殊,他即使是能够成功地抢夺财物,但是他却未必能够迅速逃离。凶犯作案后必定会以尽快的速度逃离依兰岛,按照上述分析,凶犯很可能是乘坐轮渡离开了海岛。按照法医对尸体的检查结果,赵海恒的死亡时间是晚上8点至8点30分,也就是说,案发时间发生在晚上8点多。倘若凶犯真的是乘坐轮渡逃离海岛,而下一班轮渡的开船时间为9点,因此,倘若凶犯的原初目的是抢劫,而被抢者事后报警,又能够识别他的容貌,他又如何才能够安全逃离本岛呢?但如果他蒙面进行抢劫,只要他将所抢财物妥为收藏,他身上既无所抢财物,又无枪支,警方就很难找到他了。
况且,凶犯向死者发射的两枪皆欲致其死亡,其中一枪从心脏边缘处擦过,另一枪直接命中心脏。倘若其本意是抢劫,即使是使用枪械,其目的也仅仅是恐吓对方,至多也不过是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而不至于害人性命。因为,凶犯应该知道,单纯的抢劫案与命案之间孰轻孰重。
因此我得出初步结论,倘若凶犯真的不曾蒙面,那么此案绝非单纯的抢劫案,而应该是谋杀!既然他成功地杀死了赵海恒,理应顺手杀死姚丽萍而达到灭口的目的,可是姚丽萍仅仅是受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轻伤,这就告诉我们,凶犯与姚丽萍之间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关系。
但究竟姚丽萍是不是与那凶犯共同策划并实施了这次凶杀呢?或者她只不过是认识那凶犯而已、然而却不曾与他共谋呢?这将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
现在我们尚无法断定她与那凶犯的关系,但是,倘若她只不过是认识那凶犯而不曾与他共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她在亲夫被残忍地杀死后却仍然宁愿保护那凶犯呢?这儿只存在着两种可能:其一是,那凶犯与她的某个至亲有关,倘若那凶犯被抓获,她的那位至亲也将受到牵连。其二是,她有着某种不得已的苦衷而不得不缄口。
明老师的第四个观点是:关于凶犯的体格与外貌,决非如同姚丽萍所描述的那样。姚丽萍之所以对凶犯作如此描述,其目的就是企图误导警方,从而保护凶犯。因此,凶犯的真正外貌理应与姚丽萍的描述大致相反,我们现在可以初步推测如下:
他体格并非特别强壮,而其身材也并非高大,至多也不过是中等身材。至于他的面孔,应该比较细嫩,没有多少胡须,属于所谓的小白脸之类。
由于案发至今已经过去了不少时日,相关证据难以查找,而唯一可能存在的证据便是凶犯所使用的手枪。倘若上述推测不错,那手枪理应还在依兰岛上的某个秘密处所,或是海岛周围的海水中。
下一步,警方应当全力以赴寻找那把手枪!
听完子明老师的推理分析,李远帆与任海涛大惊失色、面面相觑。本是一个毫无头绪的案件,在子明老师那极富于逻辑性的推理分析下,竟豁然变得如此简单而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