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痴博士求职记> 第三卷 第九章 爱与被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卷 第九章 爱与被爱(1 / 2)

第九章爱与被爱

手机嘀嘀的响个不停,大半夜的是谁呢?痴博士翻开手机盖。

“借我5万块,我有急用,拜托了!”按了接听键后,就是巩丰迫不亟待的求助声。

“我连工作都没有,哪还有那么多钱,有那么多钱,我就不用天天听老婆的唠叨了。”痴博士虽然还是有些迷糊,但是对于钱这个东西,他还是很清醒的。

“破船还有三分烂钉呢?”巩丰颇有借不到钱势不罢休的意思。

“行了,你还真当我们家是银行了,回头我帮你问问啊!先声明不是我的钱。”痴博士清梦被搅,这个家伙怎么落魄的要跟失业博士借钱,真是想不通。

“只要能借到钱,你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巩丰不忘恭维两句。

观世音菩萨看你这副德性也铁定不借,这家伙吃喝嫖赌样样不差,想不倒霉都难。痴博士曾跟巩丰一起回老家给巩老爹拜寿。在酒足饭饱后,这家伙一头扎进麻将堆里,玩了一天一夜,他也不困,在回家的路上还不忘跟痴博士吹嘘女人和钱是她最不缺的,有钱女人就会笑的像花一样,让你快活如何神仙。痴博士笑而不答,你小子早晚会让女人给吃光的,风光不了多久。

巩丰这个人经常会总结出一些至理名言,向朋友们炫耀一番。世上有两种人钱借不得,一类人是穷的叮当响,真的是连破船都不如的一着眼就不是能还钱的人,不借也罢,如果很不幸你己经借了,那你只能权当慈善了。另一类就是今非昔比的老板,这种人是过惯了人上人的生活,由奢入俭难,想让他翻身比登天还难,青蛙变王子,那只是童话,现实生活中你可别把它当真。这可是巩丰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没想到他借钱的时候忘了这句话。

当然了,痴博士读博期间的学费是巩丰借的,巩丰那时候能借钱给痴博士完全是因为他本人不是博士,他想资助博士,对以后自己的身份地位都有好处,痴博士算得上是潜力股。在痴博士入学第一年的暑假,巩丰热情的邀请痴博士和海芋去苏州玩。苏州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自然美和艺术美集于一身,海芋和痴博士游走于苏州园林艺术的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精致画面中,宛若在天上。苏州园林的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巩丰带着老婆也一同前往苏州,另外还有就是他的顶头上司陈处长,他非常隆重的把痴博士介绍给陈处长,我只是不想去读博,想去一如反掌。巩丰的老婆陈启,博士后。博士后很容易被误解,就是“博士后是博士以上的学位”实际上博士后站是一种工作站,具有流动性。凡符合条件的博士可在国家认证地博士后流动站申请成为博士后,期间做相应地研究项目,期满了以后可以出站。博士后不是学历不是职称,只是一个经历过程中的称呼。在中国的学位等级中,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了,博士后不是学位!陈启高挑的身材,衣着讲究,说到讲究就是全身的名牌。小瓜子脸,两道柳眉下嵌着一双慧黠的眼睛,沉默寡言,典型的文化淑女。陈启一头乌黑的短发,虽然己是35岁,但不管你怎么去挑剔,她也不像35岁的女人,如此年轻的女人,却也不能留住巩丰的心。海芋不禁感叹陈启和巩丰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陈启是痴博士的大学校友,她比痴博士小一级,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陈启仅有的记忆就是她手里的父母抱着1岁的她的合影照片。同一个县城的小姨在陈启的父母过世后,收留了陈启,陈启自从被小姨收留后,她就再也没了笑声。小姨和小姨父仅仅是工厂的工人,收入有限。小姨对陈启很好,有好吃的都要先给她,小姨对自己的女儿杜鹃很苛刻。小时候,杜鹃跟小姨吵架了,陈启总会去安慰一番,杜鹃从不领情还嚷嚷着要陈启走,是她这个外人把她的妈妈抢走了。小姨对陈启越好,陈起就越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小姨的女儿犯了错误,小姨总是严惩不待;而陈启做了再大的错事,小姨也总是轻描淡写的说两句,一带而过。陈启有一次故意在答卷时写错答案,考试成绩仅仅是50分,目的就是想让小姨痛批一顿,或者让小姨打两巴掌,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不是她犯贱,而是她觉得小姨的爱应该是平等的,小姨自始至终也没像对杜鹃一样对过陈启。许多年以后,陈启考入了师范大学,她想减轻小姨和小姨父的负担,毕竟小姨和小姨父收入有限。那时候去师范院校读书是不用交学费的,非但如此,学校还会发一些补助。陈启也想让杜鹃享受一下真正做小姨女儿的幸福感,如果她不考虑后果直接报个她想去的学校,小姨一定会在经济不允许的情况下,只会选择放弃杜鹃的学业,来支持陈启,那她可就真是千古罪人了。陈启一直觉得对不住杜鹃,她只想在自己能做主的时候,好好的支持杜鹃一下,这是在那个时候她唯一能做的。

在杜鹃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陈启建议杜鹃去北大,那是她梦想的院校。杜鹃的学习成级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北大是顺理成章的事。杜鹃在北大读书后,写的第一封信就提到妈妈偏心的问题,她说妈妈爱陈启胜过爱杜鹃,杜鹃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女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杜鹃己然明白了妈妈的爱,太伟大了。如果杜鹃和妈妈交换角色,杜鹃不一定会做到像妈妈那样。陈启却说我好想小姨对我像对你一样的苛刻,陈启心里真的是那样想的。小姨把她全部的爱给了陈启,小姨的爱让陈启有负担,这是小姨那个时代的产物,直到如今陈启还是不苟同小姨的做法,她认为爱只有在一视同仁中才显实在。这也不是说陈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她是新时代的知识女姓看问题当然也有她的角度。陈启在学校里最喜欢听的课就是心理学,她对心理学的热爱,让老师都刮目相看。

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老师在课上给学生们出了一个心理测试题,面对死亡你会有什么想法?设想一个生命终结的时间,然后想想在余下的日子里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最难割舍的又是什么。

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惟有陈启不吭声。

老师点名让陈启发言。

陈启引用了《哈姆雷特》中的名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人和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如果将这种意识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并且形成了一种心理免疫反应,这种心理免疫反应会让人变的坚强。面对死亡,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虽然,陈启也曾经经历过失去父母的痛,尽管那时候她才仅仅是几岁的孩子,她认为父母是在天堂,在天上注视着她,她要认真的过她人生的每一时刻。就像她当初说的那样,她后来的确没有荒废时间。

老师非常赞赏陈启的远见卓识,感叹陈启不该学医,如果选修心理学,一定是个天才。

陈启被分配到一家k大医学院,巩丰比陈启早一年到的学院,陈启刚到那里,有很多事情不懂,巩丰总是主动帮忙,加之他们是校友,帮忙也就变的理所当然了。

日子久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巩丰对这个漂亮的小师妹展开了爱情攻势。同行们也有追陈启的,可是怎耐巩丰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谁想追陈启,巩丰就用职务之便,把陈启留在办公室加班,或者是以学习交流的名义,拒绝同事约会陈启。

巩丰为了能追到陈启曾和同事楞子大大出手,他的同事五大三粗,巩丰的高粱杆身形,吃亏是在所难免的,他被同事一拳就打倒在地。巩丰跟他的同事相比,肯定是大屋见小屋了。从那时起,巩丰暗下决心,不娶到陈启誓不罢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