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寻艳录-第79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2 / 2)

“哼,我才不同别的男孩子玩呢,那些人,一见到我,就拥过来,一个个讨好我的样子,没一点男子汉的骨气。看了就讨厌。”

江纱绫一派小大人模样,竟然评论起男子汉来了。

江如水扑嗤一笑,道:“纱纱,你才几岁呀,就知道什么叫男子汉了?”

江纱绫一幅得意样,道:“那当然,徐哥哥就是。他见了我一点也不怕,还陪我做游戏呢。”

江如水笑说:“你们都做什么游戏呀?”

江纱绫小脑袋一偏,神秘地说:“娘,这可是我跟徐哥哥的秘密哦!秘密!”

江如水心中一动,可要不女儿手臂上的守宫砂还在,她还真会以为姓徐的色鬼已经对自己的女儿下了手呢。

“哼,看你敢不告诉我。”

江如水纤手在嘴里呵着气,探手就朝江纱绫腋下钻去。

江纱绫一闪,比泥鳅还滑溜,咯咯笑道:“娘,你来追我呀,咯咯咯……”

江如水像只大大的彩蝶,带起一阵香风,追扑着江纱绫,“看你往哪逃……咯咯咯……”……

平京城外,一座大大的庄院,接天蔽日,屋舍连绵近百里。当中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金壁辉煌,雕龙附凤。

厅内很大,几千平方米的空间里左右站满了人,当中对面一个,坐北朝南,皇袍加身。整个厅内俨然一个朝庭。可是朝庭不是在平京城么?怎么会在城外了呢?

“启奏皇上!”

一朝服中年人排众而出,双膝下跪。

座上的“皇帝”道:“平身,爱卿有何事啊?”

“皇上,最近江湖大乱,欲联成一个讨魔同盟,共同对付一个名叫徐正气的淫魔!”

“哦?竟有这种事?这徐正气是何人?竟有这种能耐,能与整个武林白道为敌?”

“启禀皇上,其实这个徐正气出江湖也不过几个月而已,只是做下了几桩震惊武林的大事,其中以一拳震退五岳剑派五大掌门,奸淫峨眉掌门及其弟子最是广为人知。”

“皇上”哈哈大笑,道:“难怪这徐正气给人称为淫魔了,连尼姑都不放过,果真是名副其实呀。不过听爱卿所言,此人武功盖世,一拳击退五大高手,这种不世出的盖世高手若能为我所用!那周厚照焉有命在?这江山宝座,指日可待。”

“爱卿,不管你有什么手段,一定要将此人招揽过来。若是他不允,哼,宁可将之击杀,亦不可为他人所用!”

“臣领旨!”

退朝——一个公鸭子般的叫声,响彻大厅…………

“教主,如今天下白道俱往金陵而去,我教养精蓄锐十载,缺的就是如今这种天赐良机。再者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我教起事的最好机会!”

一个白衣白面罩之人,拱手朝座上一个中年绝色美妇道。

一干白衣白面罩人齐齐下跪,异口同声高喊道:“请教主下令。”

绝色美妇一身劲装,长身而起,抽出一柄绿汪汪的长剑道:“好,我白莲教第十三代教主公孙大娘,在此指天立誓。弥勒救世,渡我升天。我白莲教自从经周元璋这个叛徒的出卖及打压。历经历代教图治,在江湖上终于闯出一番势力,如今我教教众遍步东南、西北各地,值此天赐良机,弥勒渡我等生天。传我令下,起义兵,举义事!”

一众白莲教高级教众齐声应是。

“弥勒救世,渡我升天”“弥勒救世,渡我升天”一声声呐喊在这荒无人烟的沙谷之中,响彻云霄。

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提白莲教与明朝(也就是本书所拟称的“大周朝”的渊源了。说到白莲教,我们可以从明教说起。

明教,历史上源于波斯,又称摩尼教。据载,“摩尼教是在唐代传入我国的,安史之乱后传入漠北回鹘汗国。回鹘因协助平乱有功,成为内地摩尼教的保护者。公元840年回鹘西迁以后,回鹘人把摩尼教带入今吐鲁番一带地区。内地的摩尼教虽遭唐政府禁断,但并未绝灭,主要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民间流传。因为摩尼教崇拜光明,所以又称为明教”从此以后,明教成为了秘密的民间宗教。五代时陈州摩尼教徒曾聚徒起义,北宋的方腊起义也属明教教徒的组织策动。

按比较确切的史料,元末的红巾起义最初源于“白莲会烧香惑众”从元到清,白莲教“或充医卜,或充贸易,遍历各村,亲去传徒”是最为普及和活跃的民间宗教组织。

《明史列传10》载:“元末,林儿父山童鼓妖言,谓”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间愚民多信之。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复言”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乃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谋起兵,以红巾为号。”

这里面有两个值得注意之处,一是造反的宗旨(也可以理解为策略)乃是“复宋”后来刘福通扶持韩林儿即帝,国号也是“宋”二是白莲教的佛教性质,莲花和弥勒佛都属于佛教中的象征物和人物,“明王出世”的宣传,韩林儿的“小明王”称号和“大明”国号均可用相关佛教经典解释,应该是出自白莲教教义。后来的白莲教首领唐赛儿,则更直截了当的称“佛母”那么,这一切都与明教无关吗?也不是这样。白莲教的教义和明教有很多相似之处,“据白莲教的解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叫做明暗”两宗“相互斗争的势力,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最终战胜黑暗。”

(《白莲教的历史渊源》而这所谓“两宗三际”说(两宗即明暗,三际为青阳、弘阳、白阳)恰恰又是明教的基本教义,只不过抽象的“光明之父”被实体化了的弥勒佛所替代。此外,白莲教教徒日常要求礼拜,“教首常于夜间聚众拜灯,念灵文。”

也非常接近明教仪式。

元末明初之际,明教也并非衰弱到了毫无号召力的程度。据《中国通史》载:“温州也是一处摩尼教徒集中的地方。那里有一所”潜光院“,是一所明教寺院。元末陈高曾经提到它,并指出”瓯闽人多奉“明教,教徒们”斋戒持颇严谨。日一食,昼夜七持诵膜拜“。有一些知识分子学习明教经典,隐居于此。”

这说明当时至少在东南各地的民间,明教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当时还有一派与白莲教相呼应,名为弥勒教的秘密民间组织,也就是纵横两湖的红巾徐寿辉、彭莹玉部,其教义也大体类似。

基本可以说,三教教义有众多共同点,元末大暴动与此三教均密切相关。黎东方的《细说明朝》一书也说:“”这个革命团体的真正名称是什么,今已难考。在外表上,它只是半公开的—种宗教。有时候被称为“明教”有时候被称为“白莲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