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气功书看的越多,越好给人一头雾水――是封建迷信吗?练功中还有诱惑,让人不能不犯寻思:在练静功中,在一定阶段,你眼前可能出现一个美女,你只要心一动了,那美女立刻一丝不挂,你要把持不住,那功就白炼了。就说这个七个师父传人的气功师,他的成长经历是够骇人的,看他师父怎么教他入门――一段时期师父就把他绑成各种姿势,任人疼的受不了,不到时候也不放你下来,反正入了他的门,就由不得你了;还有一段时期,把他弄到坟地,让他与死人、枯骨为伴,练他的胆量。凡种种,无论是诱惑也罢,恐惧也罢,千难万险他都得过去,才算成了功,是很不容易的。这还是他知道三个师父就在身边保护他呢!看来平常人,要想得到真传根本不可能……
真是让人分不清这气功是现实呢,还是神话?
确实在宗教中,有许多修炼的现象让人匪夷所思、不可想象:
比如说闭关修行,据说,大德高僧都知道自己离世的具体时间,一般都要不食“人间烟火”、闭关静修一段时日等待涅的伟大时刻的到来。闭关还有种一日相当于一世修行的说法。这种说法成就着这样一种神奇:遗身不经过任何处理,仅仅裹着衣服、用泥塑便可留于世间不腐,(而泥塑不是为防腐,应视为对高僧的一种尊重)。在山西绵山已发现这样的遗身塑像有十二具之多,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说到舍利是同样让人不可思议的……
舍利,任科学怎么研究,总是有使人很难认知的一面……
据文载,按佛教的说法,舍利是佛教祖师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留下的、与众不同的遗骨和珠状宝石式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立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人去世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白色的舍利子是骨骼的,黑色的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肌肉的,也有绿色或五色斑斓的舍利子。一般情况下,只有佛教的大德高僧修练到一定程度圆寂后才能出现舍利子,普通佛教信徒是不会出现的。
据说现代医学和科学可以确定,任何人只要十六年戒除色欲,火化后都有可能出现舍利――只是这种说法出入太大,什么状况下是真正戒除色欲不好论断……
从这样、这些的事例不难看出,尽管他们一些的作为不好被一般人理解,但他们深入其中自有他们认为的真理,孰是孰非真不好论断,也许我们做为普通人只有把“泛神论”装在心中,才能不被任何所动,才能在任何境地下抱有平常心吧!
也就是说,宗教信仰世俗化,是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也许只有“泛神论”能深入人心了,一切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和解。做为“泛神论”者――这样的人根本就不会去想他是否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在他眼里都不挂在心上,就是平平常常的一个人。这样的人,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能试着包容、理解有宗教信仰的人,并能做为无宗教信仰的人与有宗教信仰的人相互沟通的基础、纽带。这样的人如果能成为社会的主流,那完全可以说,天堂并不遥远,如有天堂,人间就可能就是天堂。假如真有“上帝”,为了我们牵挂的人、牵挂我们的人,这是最好、最应该的论断。否则都别情离世,那人世间该多么的凄凉、悲惨,这怎么可能是神的慈悲心的最大的彰显?!也就是说,一个勇于承担生活的苦难,要好好生活下去的人,是最理所当然的获得最美好的未来!……
到此,亲人们都笑道,既然话越扯越远,那就接着奇谈怪论吧!!
自安“盛情难却”,索性说个不明所以然吧!!!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修行人的很好的一面镜子――你看那《封神榜》;你看那《西游记》;乃至《红楼梦》、《镜花缘》等等,就是在向人传达着在那样一种历史条件下的人们认知到的一定的正信。因为不同时期对何为正信的认识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问题,就如中国古代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时期,出了一个范缜大书特书《神灭论》……,而当时的南朝梁国皇帝萧衍,虽贵为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皇帝,竟也拿做为他臣子的范缜没有办法。从他想以理服人的角度来看,看萧皇帝怎么在他的国家实行他认为的正信----萧皇帝曾四次把自己舍身给同泰寺当所谓服役的人,然后又让大臣们花费很多钱财将他从寺院中赎出来;当时信奉佛教是大势所趋,门阀士族、地主统治阶级上层,如皇亲贵戚和一些当权的大臣,很少不信奉佛教的。萧皇帝在天监三年(公元504年)还公开宣布‘为佛一道,是为正道’,又钦命公卿百官宗室得‘收伪就真,舍邪入正’,即是叫他们要放弃别种信仰,等于将佛教变成了国教。佛教得此“殊荣”,自是更显兴旺,佛教寺院大批兴建,出家僧尼也很快多了起来,拥有了独立的寺院经济,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僧侣阶层,享有和门阀士族同样的特权,即不服兵役,也不纳税。更不好的趋势是,好些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倾家荡产去敬僧拜佛是虔诚的标志,如此也就谈不上稍费钱财去照顾一下亲戚邻里及救济那些贫困的人了,人也就更乐于当僧侣了,当僧侣不用怎么出力就有好吃好喝、好未来的,自是让不少人欣然入内不肯自拔。
说来好笑,西方的宗教也曾有这样一出,更显极尽所能――就如法国著名作家拉伯雷在他的长篇巨著《巨人传》(1532-1564)中对教会阶层的大加贬斥,唯有对民间疾苦放在心上的约翰修士倍加赞扬,说他是真正的信徒,称得起是个地道的修士,歌颂他勇敢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的高贵品质,赞扬他敢于冲破宗教陈规陋习的大胆精神。约翰修士就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他敢于向教皇发难。揭露教皇造成的灾难就如民间谚语所说,自从教皇的敕令满天飞,世界的一切便越来越糟了。他还拿教皇的敕令说笑,说他有一次用教皇的敕令当擦屁股纸,没想到倒把屁股弄疼了。约翰修士的作为,可谓胆大妄为。从中不难看出到一定时期,信仰倒好走向反面,哪怕到了今天,基督教中一样破天荒的出了一个大力宣扬走出教会的流派,宗教信仰问题就是好让我们普通人一头雾水,不过我们普通人,完全可以很容易的做到――只要给我们一个好的解释,那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再一次相信人世,再一次接纳整个历史,再一次拥抱整个世界……
言归正传――由于佛教寺院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社会积蓄的财富也因过度建筑豪华的寺院而挥霍殆尽,僧侣也成了公职人员,民众负担过重,民怨更是大增,社会也就到了要崩溃的边缘。虽然萧皇帝说服不了臣子范缜归入他所认为的正道,但从以理服人的角度来看,他算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可是这样一个皇帝在他的臣民看来,结局一点都不好,就是今天来看也是很显悲惨。也是的,他是把自己太看做是在世间救度众生的佛了,没有想到他只是世间的一个世俗的皇帝,过分放大了自己的慈悲。他的臣子有明白人,告诉他不要收留、至少不要重用一个人,这个人虽有本事,可是他却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奸佞之徒,他装出一副改过从新的可怜样,完全是没人收留他,他也找不到能收留他的地方才来这里委曲求全的。可萧皇帝听不得忠言,认为自己是以佛心待人,以佛心治国,人岂能不感恩戴德?!结果是,这个人在得到重用后,就背叛了他。他最终是被这个人囚禁后不给饭食而终了于人世。如此悲惨的离世,他唯一可以给自己的借口是,大德高僧到生命最后阶段都要闭关,不给他饭食他也只能当是在闭关了,尽管这样自圆其说太显牵强了,但总算是一种自我解脱了。
那真是,历史上的旗帜花样繁多,热衷追逐的人伤痕累累。从古至今都似很难逃脱这样的怪圈――也就是说,有的人一说到历史就好像比谁都明白,可是从根本上来讲,自己的作为与历史上没什么不同,其实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说了一些新名词……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