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十七是很普通的一个数字啊,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她说,见面你就知道。
这就像一个儿时在郊外发现一个可以打开的破庙,不去一探究竟就一直无法安稳睡觉一样吸引我向江兴大桥第十七个路灯出发。
江兴大桥在一马平川的吴江是一个最容易到达的致高点,夏天的晚上河风清冽,是市民纳凉消暑的好去处,但冬天就是避之不及的风口了。
我从扶梯走上引桥,冷风就从颈子直灌到背脊,有一种背脊抽凉的感觉,我拉起背靠背的帽子遮风,正在犹豫挣扎所说的第十七个路灯是左边还是右边时,眼前的第一根灯柱上赫然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1,笔迹非常清晰,透出一种刚刚发生的新鲜,就像刚出笼的小笼包,对不起,我喜欢吃小笼包,所以就有这样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应该有点奇怪,让人不怎么能接收。
我很容易地联想到我高一的第一篇作文让语文老师当作另类来点评,其中有一个比喻尤其遭到全班四十人的哄堂大笑。
“青春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像一开始就投进火锅里的土豆片,等你想起来要捞的时候,总是已经无影无踪了。”
老师的点评更绝情,“青春是在你吃火锅的时候消逝的,你改吃方便面的话青春就会长久一些。”
那个语文老师从此就跟我杠上了,这是我从来没有拿过第一名的根本原因。他每次都会拿我的作文来作反面教材,其实的我作文没有那么另类,只是其中偶尔有些比喻有点超前。
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你超前五年时,你就是神,当你超前五十年时,你就是妖魔。我想我在语文老师的眼里应该是超前五十年的,因为他已经高龄五十九,教完我们这一届就要退休了。他是一个可以把语文搞成像数理化一样有标准答案的学究式人物,按他的标准来讲,写成“时光如流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你若写成“时光像我家门前那条小溪哗哗地流逝一去不回,让人怎么追都追不上”他就会评判你罗嗦,虽不犯原则性错误。
我想我有点走题了,我为什么会想起这些事情来,而且为什么会跟你们说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