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亦是万般不舍,离别之际,让静素心为苏轼留下一瓶“天机谷”灵药,苏轼称谢不已,当日服下灵药,精神倍佳,直若壮年,深知灵药之妙处,而他亦知凌云为人,也不推辞。来到府前,凌云道:“今朝离别只为他日重逢,若无离别之伤感,何来相逢之喜?苏前辈,如今奸臣当道忠良含冤,归隐田园游山玩水,别是一番风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凡事皆有定数。晚辈早闻蜀中奇、险、幽、秀之名,待江湖事了,一旦有暇,定当拜访。”
苏轼笑道:“言之有理,各位,后会有期,唉!天下事就留给你们年轻一辈吧!于官场沉浮半生早已看开。好,小友说得妙,‘今朝离别只为他日重逢’哲意非凡,老夫眉山之宅永开大门,扫榻以待。”
凌云与众人一一告别,和静素心并肩而归,李恪非也随凌云一路而去。
至此,黄庭坚、秦观等人也一一告辞。
回到客厅,苏轼见厅中空落落的,想起刚才躬筹交错,盛宴不再,不知相逢在何时,叹息一声。
苏辙道:“兄长,凌小友果非凡物,诗词精湛,不逊兄长,见识之渊博非我兄弟可比啊!他朝成就为何,真令小弟期待。”
苏轼遗憾道:“是啊!只恨不得晚生几旬,与其共赏江湖事,仗剑天下、美酒人生岂不快哉?”
苏辙笑道:“兄长真是‘老冀伏枥,志在千里’,可惜岁月不饶人,明日我们就回眉山吧!世态炎凉,京城非你我兄弟所呆之处。凌小友重情重义,自身连遭暗杀,却依然前来饯行,对他,我们是欠了一份人情,若非时光紧迫,应该回拜才是。”
苏轼笑道:“辙弟,差矣!凌小友岂会在乎俗礼,只要我们还活着,相见之机总会有的,他说去眉山是一定会去,虽然相见只是几次,然而他的性格为兄看得出来。别说了,先收拾一番,明日一早离开,不然别人又告我们逗留京城,图谋不轨了。”
苏辙称是,各自收拾。
网bsp;第一一九章修栈道,暗渡陈仓
更新时间2008…12…2423:36:52字数:4562
暮色苍茫,夕阳西下,天际一抹霞光诉说着暗夜即将到来。
李恪非与凌云并肩而行,静素心被李恪非以长辈身份塞进了轿子,二人苦笑不已,想不到李恪非居然也是如此风趣。
翁婿二人边走边谈,李恪非向凌云介绍京城的风土民情及朝中当权之臣,而凌云则向他诉说江南山水的柔美,天南地北无所无谈,极其投机。
路人见凌云独一无二之雪发,纷纷指点,似乎对凌云很了解似的。凌云毫不在意,中国从古至今都是这样,对新奇之事总会驻足指点业一番才甘心。
李恪非听到有人说凌云如何如何,恪守君子之道的他气愤不已,凌云反倒劝慰道:“岳丈,算了,人活着并非看眼色行事;只要小婿行得正走得端,无愧于心就行啦!”
李恪非道:“说得也是,倒是老夫心胸狭窄了。”
凌云道:“非也,岳丈并非心胸狭窄之人;而是恨铁不成钢,但愿天下人人和平相处,无一丝融阂。”
李恪非道:“过奖了,老夫可没有如此想得远,只是看不顺罢了。对于,贤婿,我心中一直有个疑问,只是想不出,贤婿你聪明得紧,帮我想想。”
凌云道:“岳丈但且咐附,小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恪非见街头非说话之处,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此处人多嘴杂,莫要让有心人听到。”
凌云扫视四周,的确如此,并且隐隐感觉有人跟踪自己,于是道:“此地离小婿住处不远,而且照儿甚为想念二老。但去无妨。”李恪非点头同意,他们老两口只有李清照一个女儿,平时古灵精怪,然而离家多时,家中似乎没有了人气,府里也空荡荡的,虽然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不过思念之情却无法割断,凌云甚合他的心意。两人心里有事,不再拖时间,直奔凌云居所。
夜幕降临,灯火辉煌,龙雨汐等人倚门而望,担心凌云再出意外,直到凌云披着暮色而归,芳心慰藉,嘘寒问暖,柔情融融。
凌云心下一暖,“无论你走得多远,多久,我都会为你守候一盏灯。”那一句朴素的话语在他耳边回响,是啊!不知何时何地那盏灯已亮在我心深处,永不熄灭。
而李清照得见乃父,直扑入李恪非怀里,撒娇不已,众人均是含笑望着他们父女深情,对李清照的天真纯朴益加喜爱。
李恪非笑呵呵的取笑道:“照儿,都快嫁人了,还如此顽皮,不怕你的姐姐们笑话吗?”
李清照嘟着嘴,娇憨道:“才不会哩!姐姐们可疼爱照儿呢!哪像爹爹一见面就板着脸训人家。”
李恪非爱惜的抚摸李清照的秀发,说道:“好啦!好啦!是爹爹的不对,爹爹和你哥哥有要事相商,自个儿去玩儿吧。”
凌云突然插言道:“岳丈,不如让她们一起来听听,毕竟一人计短,多一个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