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兵跟吐蕃兵和高昌兵的行军队列又有不同。他们也将队伍分成三队,却无前后之别。左军三十万,右军三十万,中军四十万,三路从三个方向一起攻了过来。每两军之间,只相距五里。
这次虞允文做出的决定更快:“敌军相互之间没有距离,我军隔断敌军已经不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只需将隔断敌军的军队派出去就可以了。”
他甚至没有使用阻截的战术,直接将我军分为三部。菲菲娥娥华玲带着十九方面军和十万义军围歼左军,小李白和众兄弟领着二十方面军和十万义军围歼右军,我和虞允文带着二十一、二十二两个方面军围歼中军。
我军在围攻高昌的战斗中,因为战线太长,损失了三万人。不过这对于全军来说,这个损失实在太小。加上二十万义军不需要留作他用,如今我军依然有足够的兵力对敌军形成围歼的态势。
发令之后,三军齐出,迅速完成了对敌军的分割包围。依旧是“紧箍阵”,依旧是优势兵力,依旧是集中攻击的特色作战方式。每五秒十三万敌军授首,一分钟之内,西夏百万大军灰飞烟灭。
连续的三场大战,共计消灭吐蕃、高昌、西夏大军二百九十七万,缴获钱粮无数,大大充实了敦煌的府库。
大家神采飞扬,都觉得这三场仗打得太痛快了。经过这三仗,吐蕃、高昌和西夏等三个大患必定元气大伤,以后也不能对我军形成威胁了。第六野战军各自归位,新增三十万义军被编为131方面军,含391、392、393三个军团。辖1178到1187十个军。131方面军暂编入第一野战军,调到前线抗倭。原属独立第二十七野战军的107军团,也调到131方面军。
我想起了历次作战,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就是二百人同时攻击一个队的战法。其实这个战法具体实施的时候,也就是二百人同时攻击一个人,攻击了这个人,整个队也就攻击到了,不会搞错。这种歼灭战法能够尽快让我军在人数上占据优势,减少自己损失,扩大对敌杀伤。所以现在的连排建制反而不适应这种作战了。
而且我军现在拥有那么多野战军群,名气上大得很,到时候不但会引起倭寇侧目,也会遭到朝廷和梁山嫉恨。在未来的战争中,还是应该夹起尾巴做人才对。这也符合我向来的修道心性。
我把我的想法跟大家一说,大家都很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