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完机构和干部问题以后,市委和各独立单位的领导就带着提纲到基层去进行为期十天的调研工作了。
林海则在王晓燕的提醒下想起了自己还是一个研究生,而且因为打仗还有几门课没有考试,所以不得以乖乖的跟着王晓燕来到了河大,认真坐下来参加了五天的学习和补考。
当然几门考试肯定是会全部通过,但所谓上课的却又一次的走了样。
万阳市被确定为经济改革实验区这一消息,本来就足以令搞经济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们瞩目和跃跃欲试了,而自己的学生却是经济改革试验的组织者,这不由让欧阳教授等更是欣喜若狂。机会难得,所以林海几天上课的时间基本上都成了围绕城市经济改革而进行的交流和探讨,连法律系的教授们也带着弟子加入了。最后教授们和林海达成了协议,在任何时间里他们都可以给林海和王晓燕单独授课,教授们则组织两个课题组,跟踪研究万阳的经济改革以及法规建设、并且为市委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而王晓燕这次真的是眼都没眨,就给了经济系和法律系各两万元的课题研究经费。
不过由于林海和王晓燕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河大以至于整个万阳市的超级名人。所以当第一天听到了林海和王晓燕回校上课的消息后,他们所在的教室外就很快的就围满了老师和学生。不得已林海和王晓燕只得各自出来和大家见面,可谁知一出来后人却越聚越多,要求签名的和没完没了的提问令两人应接不暇。最后校领导和校保卫处只得倾巢出动极力劝阻,还在教室的走廊上设置了警戒线,这才使林海和王晓燕得以重新坐回到教室里。
而林海一时心血来潮,本想找柯建阳借一个饭钵,中午去重新体验作为一个学生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食堂的拥挤和喧闹的计划也被搁置了。不得已还是赶回了佳园吃饭。
河大赵书记对林海埋怨道:“这也是怪你来的少。你要是经常来,让大家都见惯了,不就没有这事了吗?”
赵书记实际上的心里话是:“不要求多的,你们只要是三天来一次,次次不空手,我每次亲自给你们站岗、端着碗到食堂给你们打饭都心甘情愿。”
但鉴于对母校的感情,林海和王晓燕还是无法拒绝盛邀,答应用了两个晚上一起在河大和师院各作一场报告,以满足老师和学生的愿望。
林海的报告题目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机遇与挑战”。王晓燕的报告题目是“我所看到的美国”。
这两场报告的海报一贴出,不但是在河大和师院,在其它的大专院校也引起了同样的轰动。结果河大和师院不得已把报告会的地点都改在了室外的运动场,以容纳更多的来自外校的听众。
对于年轻学生们来说,报告的内容是一个方面。林海和王晓燕事业上的成功以及与奋斗经历伴随在一起的爱情、近乎完美的搭配,更是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所以,两场报告的盛况空前和所产生的巨大反响,是历史上来从未有过的。
第二九零章王晓燕和琳姐姐的底线
经过了详尽的调查摸底和一系列的准备之后,万阳市的经济改革从实行党政分工;扩大企业自主权;允许个体从事小规模的餐饮、手工业、小商品和小副食品经营;允许外国及海外资本与国内资本合资兴办服务业、以及独资兴办制造业、加工业;鼓励由外向内和本区域内的人才合理流动等几个方面同时展开了。
这段时间的林海又再度陷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中。除了那些大的方向性问题需要把关以外,有很多的政策条文及其解释,也得林海亲自主持或干脆是亲自动执笔来起草。
此外,还有中央派机要人员专程送来的内部资料要看,省里的有关工作,列席参加万阳市委常委会,到各级机构和企业做调研,平阳地区和陆山县、小河公社以及台河地区和丰裕县时而的请教,自己直接抓的无线电厂、蓄电池厂的改革等等诸多事情,把林海压得几乎是喘不过气来。
特别是由于盲目的引进项目和无节制的扩大基本建设,使得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重工业占据了大量的资金,有些项目已经由于资金缺乏而陷入了困境,而轻工业和一些基础建设却因为得不到必须的投入而止步不前,远不能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需求,同时也减慢了货币流通的速度。国家再度出现赤字的可能性相当大。
林海当初在讨论十年纲要时表现出的担心灵验了。要不是林海的建议起到了一部分作用,现在的情况还要严重。
所以中央这段时间不断的向林海发来咨询,最后干脆派来了那架伊尔18专机,把林海接到了北京与l副主席和严明整整谈了大半天,又用专机把他送回了万阳。这也花去了林海不少的时间。
虽然有市委办公室直接为林海服务,连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副主任边为翰也带着全部属下为林海分担了一些事情,但带有前世记忆的林海为了给改革争取时间和让改革少走弯路,很多事还是不得已来亲力而为之。
比如,关于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和实行了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关的条例几易其稿林海都觉得不满意,最后只得自己亲自动手写了一个详尽的提纲,实际与成文也差不了多少了。
下载
而且为了保证这些条例的落实,林海又连续做了三场题为“新时期党委工作的观念转变”、“怎样在党委集体领导下放手开展行政工作”、“职工代表大会是三位一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