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黑暗中呻吟-第2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1 / 2)

约也就是一两个月,她果然搬离了隔壁的亲嘴楼,再也没露过面。我想,也许她真是回故乡开发廊去了。

十多年后,我在深圳看了一部乌拉圭影片《妓女生活》(enlaputavida),恍然记起了那个隔壁的女孩。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乌拉圭的电影,事实上,它也是这个小国第一次正式呈现给世界的电影作品。影片以一百分钟的长度讲述了一个名叫艾丽萨的女子离家前往西班牙卖笑的坎坷经历。有意思的是,和我在海口龙昆上村见到的隔壁“流莺”一样,艾丽萨和她最好的姐妹露露还有一个年老色衰的妓女都不约而同地有个理想—开发廊。艾丽萨梦想着能在首都蒙得维迪亚开一家发廊,但因缺乏资金而难以如愿。她是一个漂亮而性格叛逆的女郎,与丈夫和家庭决裂后,她想投奔与自己有过肉体之欢的酒店老板,那老家伙是个只耽于下半身快感的老色鬼,他几乎和所有年轻女服务员有染,自然不愿惹麻烦,艾丽萨只得大骂一场走人。在露露的引导下,她把两个孩子托付给朋友,一起和一个仪表堂堂的“鸡头”结伴去西班牙卖淫。艾丽萨喜欢那个仪表堂堂的“鸡头”,既是他的情人又是他的下属,她想最终嫁给他,但那“鸡头”却另有打算。经历了种种卖淫冲突后,艾丽萨的好友露露惨死街头,她本人也有家难回。在一个英俊的国际刑警的呵护启发下,她挺身而出,将“鸡头”送上了法庭,揭露了一起庞大的非法拐卖妇女案件。正如所有偷渡客一样,那些被拐妇女没有自由和起码的保护,大多数被迫沦为妓女和###,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最后,艾丽萨成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和那国际刑警产生了爱情,还物色到了一个可以开发廊的地方。

据说,这部影片曾广受好评,还代表乌拉圭第一次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但影片拍摄得有些拖沓,有好几处,我都忍不住地把影碟快进。这部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主要妓女的理想都是想开发廊,它让我记起住在海口隔壁的“流莺”,我想,发廊的经营方式、挣钱手段也许正符合她们的风尘身份,她们曾经的经历给她们经营发廊以得心应手的经验。

想看

牺牲和拯救

在世界短篇小说的群山中,俄罗斯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是我最景仰的两座高峰,他们作品所达到的广度、深度以及迷人的叙述技巧至今无人能够企及。在我十八至二十三岁的枯燥军旅生涯里,曾入迷地阅读了两位巨匠的差不多所有的短篇小说。至今我依然庆幸当时还没有进入互联网以及所谓的读图时代,使心浮气躁、意志薄弱、难抵诱惑的我能够宁静地阅读这些人类文学的巅峰之作。

按照我们习惯的划分,莫泊桑的《羊脂球》应属于中篇小说,翻译成中文不到四万字,是界于短篇与长篇之间的长度。我是在读过他的主要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俊友》之后,才读的《羊脂球》。莫泊桑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羊脂球》是他一鸣惊人的处女作。我用了大半天时间读了这篇小说,读后心潮难平。小说描绘了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占区时,被一名居心叵测的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要求车上一个绰号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予通过。起初,羊脂球出于爱国节操而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颇有身份的乘客们却为了各自私利,威逼利诱她为顺利起程而牺牲自己。无奈之下,羊脂球被迫做了让步。而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如期得以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她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嘴脸,全部以轻蔑的态度疏远她,连话也懒得跟她说。在此后漫长旅途的几个小时,在车子的颠簸中,屈辱的羊脂球一直在哭。很多年后,我看了以这篇小说为蓝本改编的美国电影《关山飞渡》(stagecoach,又译《驿马车》)。我几乎找不到莫泊桑小说的感觉,事实上,电影只是借助了小说的结构,而主题神韵以及深度都已完全远离了小说。

《关山飞渡》拍摄于1939年,是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导演的经典作品。因为热爱《羊脂球》,我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寻找这部影碟,直到在2002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才买到一张正版dvd。当晚,我就迫不及待地通过手提电脑观看。应该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西部电影,所有的人物都聚集在旅程的驿车上,中间还要遭遇逃犯与歹徒的恩仇、印第安人的围攻、军官太太的生产等激烈的戏剧冲突。但跟《羊脂球》原作相比,美国人的浅薄和模式化毕露无遗。妓女羊脂球改名为达拉斯,而且她已经不是中心人物,对她的美德的表现也只是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帮助曾对她抱有偏见的军官太太接生和照顾孩子。约翰·福特还无法免俗地最后让同车的警长法外施仁,妓女达拉斯不仅获得所有人的称赞,还如愿地获得了西部英雄林哥的爱情。这部电影获得了1940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配乐两项金像奖,如不是当年遭遇了《乱世佳人》,可能还会有更大的斩获。

看完电影后,我回到深圳家中重读小说《羊脂球》,感觉与初读时有很多不同。我想,杰作就是如此,不同的时间会带给你不同的新鲜的阅读感受。当然小说还是那篇小说,只是我已虚长了二十多岁。

初读时,我最惊叹的是莫泊桑从容不迫的叙事技巧,在十分有限的篇幅里刻画了十几个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除了丰满漂亮的妓女羊脂球和两个修女,在车上的主要人物还有靠贩卖劣质酒而发财的奸商夫妇、自以为是的棉纺业巨头和他的太太、有着悠久的家族史的贵族伯爵夫妇、一位狂热的民主党人等。莫泊桑很少描摹,而是通过人物的精彩细节来表现,以两大部分的主要内容,不动声色地将一个不愿委身占领者的底层妓女和一些上层人士对比描绘:先是在经过关卡前,羊脂球把自己提篮里的丰盛食品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在兴高采烈地满足了口腹之欲后,那些上层人士又开始冷漠羊脂球;接着就是如何对待普鲁士军官的非分要求,当那些“社会中坚”力量侈谈爱国时,个个义愤填膺、义正词严,而得知如果羊脂球不陪军官过夜他们就不能离开里昂时,立即摇身一变给羊脂球施压,劝她放下气节、委曲求全。而当羊脂球真的舍身取义了,这些伪君子又对她予以最大的轻蔑。最识时务的“社会中坚”们与一个地位卑微的妓女,谁的人格更高贵,就是在这两处鲜明的对比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它让我油然想到北岛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