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宜公主的婚宴规模庞大,极其奢靡。送礼的官员都排了半里地。这恢宏的气势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这样的气氛下我竟然有写紧张了。但是我还是努力提醒自己要镇静。还好我并没有因为过度的紧张而失仪。我循规蹈矩的跟在伴娘队伍里边做着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宴会后的休息时间,我再次见到了那个儒雅的男子。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他是大唐皇帝的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可是他举止温文尔雅,就连样貌也是亲和中带着弱质芊芊。一点也不像是一个王爷。我们一起谈天谈的很开心,如果不是咸宜公主因为心急来找我,我差一点忘记已经是日落西沉了。
对于李瑁,当时我的的确是对他很有好感,可是并没有想过我们之间会有什么交集。可是老天却并不是这么安排的。
咸宜公主大婚后我接到了武惠妃亲笔草拟的婚书。父亲一方面很是高兴,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不敢不接。他成天进进出出的为我忙这忙那,却也天天在我而遍唠叨着各种各样的规矩。我从来没有想到一个男人也可以如此的婆婆妈妈。
在全家的喜悦、忐忑、期待和不安中,婚期终于临近了。
那是开元二十三年。一早的队伍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杨府门前。全家都集中在大厅中听后册封。领事的太监郎朗的念到:“维开元二十三年,岁次乙亥十二月壬子朔二十四日乙亥。皇帝若曰:于戏!树屏崇化,必正阃闱;纪德协规,允此懿哲。尔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公辅之门,清白流庆;诞钟粹美,含章秀出。因能徽范夙成,柔明自远;修明内湛,淑问外昭。是以选极名家,俪兹藩国;式光典册,俾叶龟谋。今遣使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李林甫、副使黄门侍郎陈希烈,持节册尔为寿王妃。尔其敬宣妇道,无忘姆训,率由孝敬,永固家邦。可不慎欤。”
整个家族诚惶诚恐的接受了这从未有过的礼遇。是年十七岁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切没有想象过的。在父亲担忧和不舍的眼神中,我缓缓的放下了轿帘,我心里清楚,深宫大内不比寻常百姓家,皇家的家法可比我父亲的惩罚要严厉的多了。我不得不句句斟酌,步步留意了。
令我感到无比开心的是寿王待我比我想象中的更好。就连惠妃,我也始终觉得她和外界的传闻一点也不像。她每次看我的目光,都是温和中带着怜爱。还把她以前的很多首饰送给我,我连忙推辞,可是她执意塞给我。知道后来她病危的时候对我说过的那些话,才让我体会到她远来是真心的疼我。
人人都说她是得到报应才死的。可是不管怎么说,我却明白无论她做了什么事,也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子女无尽的担忧。她自以为为阿瑁扫除的障碍。可是她终究没有明白她错的太多了。
那段时间,寿王府的前前后后总有些奇奇怪怪的人。不仅是十八郎。就连我的神经也绷的紧紧的。本来众人猜测储君之位必是十八郎无疑。可是惠妃死后,就连一向向着十八郎的李林甫也开始沉默了。姐夫杨洄说李大人是怕自己现在走错了棋将来更难以收拾。但是皇帝似乎在有意回避立储的事情,既然他不在提起,朝廷上关于立储的议论也就渐渐淡了下来。可是十八郎和杨洄的表现却越来月激进。有时候十八郎甚至会选择在流泪中宿醉。我不禁要问:当不上太子,真的就那么让人悲伤吗?
第二年,皇帝立杨贵嫔所生的三子忠王玙為太子。无论众人是如何的哗然,可总算尘埃落定。立储的事情算是告一个段落。我们的日子是清静了,可也更凄凉了。连一向力挺十八郎的姐夫杨洄也不登门了。人情冷暖是如此的快。皇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