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操作系统之外,电脑的性能那让贾鸿渐实在是看不上眼,cpu是奔腾586——这586就是它的核心频率,那意思就是整个cpu的频率才586mhz,连后世1000块的只能手机的cpu都能顺秒这频率了!然后硬盘什么2g,什么内存多少多少k……这真是人能用的电脑嘛?说不好听的,这电脑搞不好运行个扫雷那都会卡的玩不下去有木有!
要不是为了办公,打死贾鸿渐他都不会买这个年代的电脑的,更别说这时候的电脑那还只有cd…rom,还没有兼容vcd格式,连个片儿都没法看,买这种电脑到底有什么用啊?
在把电脑都安装的差不多之后,贾鸿渐惊讶的发现电脑箱子里面还隐藏了两封信,其他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之后大家想象到的样子。而到了2005年的时候,第二次修订的物联网标准里,那条形码或者扫码器之类比较低端的设备直接就不被纳入物联网的设备范围内了,因为第二次修订的结果,那就是物联网里面联网的物品都是必须要有cpu的!
不过引起贾鸿渐本人对物联网兴趣的,却是在09年时候的ibm论坛上的一个报告。当时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全球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
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比如像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
耗资2000亿…4000亿美
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